塞隆文創園 記者潘之望 攝
打開一張朝陽區產業地圖,798、751、萊錦、郎園、懋隆、恒通、銅牛等文創特色園區星羅棋布。這些由老舊廠房升級轉型而來的文創園,不光創造著千億元產值,還日漸成為市民們流連忘返的城市花園。近日,記者從朝陽區獲悉,朝陽已有57家老舊廠房轉型升級為文創園,去年全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收入超3200億元。
車行朝陽路,鋼筋水泥中,眼前忽現一片紅色磚瓦、復古工業風的時尚園區。這里是銅牛電影產業園,兩年前由銅牛制衣的老舊庫房改造升級而來。盛夏時節,記者探訪發現,經過兩年多的成長,30畝地的銅牛電影產業園已然覆蓋了電影策劃、投資、制作和發行等產業鏈上下游各個環節,一部電影在這里能完成全制作。
銅牛電影產業園從2016年年初開園,一年內,園區便迎來50多家電影類企業入駐,實現滿租。在園區西側的一處開敞空間,負責人吳小林和團隊剛剛入駐了一年半。他們專注于電影發行環節,是一家專門為高凈值人群提供私人觀影解決方案的集成商,體驗他們的產品,不論是好萊塢電影天行者錄音室的同款音箱、專業審片室的音響系統,還是沉浸式的觀影體驗,都傳達著高端品質的精致。“來北京十年,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來到銅牛。由于產業集聚,導演、明星工作室、電影發燒友這些我們曾苦苦尋覓的目標客戶,都成了我們的鄰居,我們太高興了!所以,去年公司產值翻了一番。”吳小林說。而在此前,他們所在的這間廠房還存儲著成噸的成衣,整日衣絮飄飛、塵土飛揚,產值更是不及今日十分之一。
園區東側一間上下三層的開敞空間里,趙涼也已帶著團隊入駐一年半。這是一家集電影策劃、投資、發行為一體的制片公司,在這里,無論是找劇本投資、將電影金點子落地,趙涼都能很快找到最專業的合作伙伴。入駐一年半,公司收益較往年穩定增長。“這是產業集聚效應,劇本創作、電影投資、后期制作、審核樣片、宣傳展映等一部電影從始到終的全部制作環節,都可以在這里找到對應的企業,你的上下游客戶都在這里,大家一起借力發展。”趙涼說。
每個企業在這里獲得新發展,園區整體也創造著驚人的效益。銅牛電影產業園負責人劉國寧告訴記者,2017年,所有入園企業產值達到20億元,這是此前銅牛制衣難以望其項背的。
大望路地鐵站西側、長安街東延長線上,由老廠房轉型而來的“郎園Vintage”同樣創造著一畝地效益翻百倍的經濟奇跡。走進園子,時尚和復古激烈碰撞的氣息撲面而來,在低密度的文創園中,入駐企業能夠像熟識的鄰居一樣,為思維碰撞、跨界合作創造條件。目前,鳳凰網、果殼網、羅輯思維、騰訊影業等50多家文創企業已經入駐,年產值達到50億元。
“目前,像銅牛、郎園這樣由老舊廠房轉型的文創園已有57家,改造建筑規模281.7萬平方米,形成文化創新集群發展的重要支撐。”朝陽區相關負責人說,再過兩個月,朝陽區將成立全國首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發展聯盟,希望通過這種協同發展平臺,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記者李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