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月20號,星期一,農歷正月二十九。北京多云,最高氣溫8度。以下是內容提要:
特別報道《傳承雷鋒精神、守望道德信仰》第一篇:河南“編外雷鋒團”,無私奉獻五十年;
中央臺短評:點滴出發,延續溫暖;
習近平考察參觀愛爾蘭農場和愛爾蘭香農開發區;
新華社播發賀國強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時代先鋒:扎根西北的醫學大樹, 介紹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專家葛寶豐;
對話文化名家: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說:好作品要有真感情;
系列民生報道:《我說我的幸福》:再不用喝苦咸水,“老工傷”甩掉雙拐;
江蘇推進教育資源均衡化,教育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媒體早讀:《新華每日電訊》評論:“過度醫療”,為何總是按下葫蘆起來瓢?
伊朗宣布停止向英國、法國的公司出售石油;
以下是詳細內容:
河南“編外雷鋒團” 無私奉獻五十年
廣為傳揚的雷鋒精神,伴隨我們走過了50年。雷鋒精神像一面旗幟,體現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唱響理想信念的正氣之歌。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都和雷鋒的名字緊緊相連;創新、奮斗、勤儉、自強都以學雷鋒為載體,彰顯和傳播著時代精神。從今天起,《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推出特別報道《傳承雷鋒精神、守望道德信仰》,聚焦普通人的助人善行,續寫溫暖的身邊感動,以更好地弘揚雷鋒精神,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今天請聽第一篇《河南“編外雷鋒團” 無私奉獻五十年》。
河南省鄧州市有560名雷鋒的生前戰友,半個世紀以來,他們在各自工作崗位上身體力行地傳播、實踐雷鋒精神,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編外雷鋒團”。在他們的感召下,踐行雷鋒精神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在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的理療病房里,24歲的馬鋼正在母親的照料下接受針灸治療。去年8月,馬鋼突發腦溢血,每天治療都需要大量的醫藥費,這對于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筆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編外雷鋒團吧友營的網友們得知這一情況后,立刻在網上中發起募捐救助活動,馬鋼的母親說:“編外雷鋒團的這個捐款一點,那個捐款一點,幫忙大呀!
1960年,560名鄧州青年入伍,他們與雷鋒分在一個團,親身感受了雷鋒精神。復員回鄉后,他們分布在鄧州的20多個鄉鎮,很多人已經步入花甲之年,但弘揚實踐雷鋒精神的勁頭卻不減。1997年,老戰士們成立“編外雷鋒團”。
“編外雷鋒團”的團長,是原雷鋒團第九任團長宋清梅。老宋收入并不高,卻經常資助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宋長春就是他的資助對象之一。宋長春1992年考上師范,因為家里困難,差點想退學,宋清梅知道以后,當時就送去1500元。如今,已經當上老師的宋長青說,這1500元錢改變了他的命運,更讓他知道了雷鋒精神的價值所在:
宋長青:“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后,我就把這種無私奉獻、樂于助人這種精神,不僅自己身體力行,而且教育孩子們,讓他們也學會怎樣做人,以后怎樣在社會上幫助別人!
現在,“編外雷鋒團”已先后成立了少年營、青年營、大學生營、交警營,包括在網友參加的吧友營。越來越多年輕人的加入,“編外雷鋒團”的隊伍發展到了4000多人。團長宋清梅說:“過去這些80,90后的孩子們,很擔心他們,現在通過做報告,我們這幾年招的新成員確實這些孩子們朝氣蓬勃,看到他們學習工作的勁頭,特別是對雷鋒的渴望,對雷鋒精神的渴求,心中感到非常寬慰。”(記者辛如記 趙飛 河南臺記者宋相勛)
中央臺短評:點滴出發,延續溫暖 撰寫:趙九驍
給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為瀕臨失學的孩子送去希望……河南鄧州“編外雷鋒團”的團員們,以細微平凡、樂于助人的行動,默默守望溫暖的道德信仰,始終延續閃光的雷鋒精神。
如同愛心的奉獻無需理由,高尚的雷鋒精神,也從來沒有預設高高的門檻。在舉手投足的工作崗位上,在言談舉止的日常生活中,在看似微不足道的每個瞬間,每位公民都能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出發,溫暖心靈的感動就會延伸,道德的陽光雨露將長久滋潤每一寸土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