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記者李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新發展格局下,什么是撬動中國經濟增長“國內大循環”的新杠桿?如何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請聽總臺央廣記者專訪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2020-09-2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如何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江小涓認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社會經濟增長就要依靠內需帶動。
江小涓:我們還是要加快供給側的結構性調整,讓供給側更有效率、更快迭代,能夠迅速地適應市場的需求,生產出市場需要的產品。另外我們現在還是有一些痛點堵點,我們還有一些“卡脖子”的問題,我們要加快國內的各方面的創新,能夠盡快的讓堵點暢通起來。
江小涓介紹,在全球疫情蔓延、經濟增長乏力的背景下,數字經濟或將成為撬動經濟增長的新杠桿。
江小涓:既要防疫又要復工復產,還要擴大消費,把這三者能結合起來的是要靠數字技術。我舉一個例子,北京像這種連鎖的早餐店,你進去以后已經不需要拿上餐,然后去排隊去交款,每一個餐的外包裝上都有二維碼,你可以把餐拿上,到一個空曠的地方去掃碼付款就可以了。
不少學者認為,國內依靠加工貿易過日子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江小涓認為,從長期來看,反倒能夠倒逼國內企業加強創新能力,使中國的產業鏈不斷加強,也能夠在全球范圍內更好的配置資源、共享資源。
江小涓:2000年的時候,全球跨國公司的創新鏈中間的海外部分,我們只占3%,現在我們已經在跨國公司全球創新鏈中間,已經占了20%多,發展它是持續的。我們的創新既要在那些“卡脖子”關鍵技術上不能被別人掐住,同時我們還是要盡可能的利用全球的創新資源,為我們國家的發展服務,這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