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當收到有朋友通過社交軟件發來借錢的信息,不少人都會提高警惕,人們會去確認借錢請求是否來自于本人。但是,如果借錢信息之后,跟著一段事主本人發送來的語音,說“是我是我”,很多人應該就會信以為真,按要求將錢轉過去。近日,這種通過發送語音博取信任,進而“借錢”的新型騙術在全國多地悄然出現。騙子是怎么掌握他人的微信語音信息的呢?
南京的孫女士是某款手機網絡游戲的玩家,7月24日晚上7點多,游戲公會里的一個人聲稱,可以以十元的價格買到原本需要200多元一套的服裝,并且附贈1萬個游戲里的貨幣,孫女士立刻與這個人取得了聯系。隨后,這個人發來鏈接,要孫女士輸入QQ號碼和密碼登錄。孫女士回憶:“是一個類似于QQ郵箱登陸的界面,輸入QQ郵箱、QQ密碼后點登錄就表示您已成功登陸。”
隨后,孫女士的微信被迫下線。晚上十點多,孫女士再次被迫下線,但是這并未引起她的警覺,以為只是對方在替她進行充值操作。但是,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孫女士不斷接到家人朋友電話,問為什么要向他們借錢。
不過此時,孫女士的4個朋友已經先后中招,最多的一個朋友轉了2000塊錢。民警查看聊天記錄發現,受害人最初都很謹慎,表示要核實身份。但是對方發來的一段孫女士本人聲音的語音讓大家放松了警惕。南京秦淮公安分局洪武路派出所民警張旭東說:“語音正好是孫女士本人的聲音,所以不少朋友就相信了她。”
孫女士回憶,當時和賣家溝通的時候是通過語音,懷疑語音被對方截取,并且變為進一步實施詐騙的道具。張旭東表示:“當時她正好在看電視劇,比較忙懶得打字,就選擇了用語音的方式回復對方,說‘是我是我’。”
目前,這起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警方提醒,不要在網絡上隨意加陌生人為好友,更不要在與陌生人的聊天中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和聲音。
張旭東指出:“少與對方通過語音交流,避免對方有可乘之機,在圖謀不軌的時候把你的語音通過截取或轉錄變成一些可以被他所利用的形式。”
此類案例近日在多地出現,事主賬號發來的語音信息讓不少人深信不疑、上當受騙。雖然目前通行版本的微信并沒有語音轉發功能,但是通過提取語音文件或安裝一種所謂的“增強版微信”,都能達到轉發語音的效果。微信語音并非有效的身份驗證方式。張旭東提醒:“驗證的方法不能僅局限于‘是我’或這樣的身份驗證,最好打個電話給你的朋友。作為朋友電話如果不能溝通,用聊天軟件基本都有的語音聊天功能,進行較長時間溝通,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下借錢的動機,包括是否是本人。”
近日,國務院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集中宣傳月活動。在啟動儀式現場,公安部同時公布近期高發的十類電信網絡詐騙手段。假冒公檢法詐騙、冒充熟人詐騙、利用偽基站發送木馬鏈接實施詐騙等傳統手法依然屢見不鮮,而民族資產解凍騙局、投資返利詐騙、保健品購物詐騙以及引誘裸聊敲詐勒索等新手段近期高發。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陳士渠提醒,防范電信網絡詐騙,要遵循“四要四不要”的原則,“第一凡是涉及轉賬匯款的,都要通過電話等方式確認;第二手機或者電腦都要安(安全)軟件;第三堅決不要透露短信驗證碼;第四要留意聊天對話框彈出的防詐騙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