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5日消息(記者楊博宇)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眼下正值各大高校招生的旺季,而每年的高招之時,也是各類招生騙局沉渣泛起之際。日前,針對近來頻發的涉高考詐騙犯罪,湖北省公安廳經過梳理,公布了9類較為常見的涉高考詐騙手段及防騙指南。
去年8月,江蘇考生小徐高考后因幾分之差和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小徐的母親經朋友介紹找到劉某,劉某稱,可以讓小徐通過網絡注冊學籍后,由網絡教育轉為武漢大學普通本科教育。武漢市公安局珞珈山街派出所民警孫命漢介紹,“他在武漢大學內租賃了一個教室,讓學生和家長相信這是武漢大學一個正規的教學機構,然后進行咨詢。通過咨詢后,他會給出一個比較模糊的信息,即可以分數不夠而錄取為武漢大學的學生,但需要中間人進行操作辦理,從而騙錢。”
嫌疑人劉某稱,一個名額要支付近32萬元,價格不菲、名額有限。小徐被詐騙嫌疑人使用連環計騙走人民幣318900元,警方表示,嫌疑人正是利用了受害學生和家長想走捷徑上大學的心理。“家長把錢轉給騙子之后,在他們專用的電腦上輸入一個網址,上面有學生的學籍和錄取通知信息,讓家長相信學生已經被錄取。”
近年來,犯罪分子利用高考前后,考生和家長病急亂投醫和想走捷徑上大學的僥幸心理,編造理由實施詐騙。根據湖北省公安廳統計,2016年以來,湖北公安機關共辦理高考招生類詐騙案件136起,涉案金額1000余萬元,超過一半案件發生在7—9月。
時值涉高考招生詐騙高發期。公安機關梳理了9類涉高考詐騙手段,湖北省公安廳刑偵總隊重案處副處長吳春麗介紹,騙局一是謊稱低分考生交錢能上普通本科;騙局二是謊稱幫忙申請助學金、高考補貼等詐騙;騙局三是謊稱幫忙填報、補報志愿,最后卻掉檔;騙局四是謊稱有內部招生指標,出錢就給名額上大學;騙局五是冒充學生或老師,騙取家長生活費、培訓費;騙局六是以招兼職名義騙取報名費、保證金、刷單費;騙局七是偽造錄取通知書詐騙;騙局八是制作虛假釣魚網站,要求向指定賬戶交費;騙局九是冒充“留學生”詐騙親友。
據了解,涉考詐騙具有發現周期長、調查取證難等特點。有的學生以為交錢找關系入學后就萬事大吉,而一些受騙家長直接給現金或者通過網絡轉賬交易,交錢后沒有獲得收款憑證,也不清楚對方真實身份,給警方調查取證帶來較大難度。
警方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對涉高考詐騙要增強防范意識,不要抱有任何僥幸心理。我國高考實行“陽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計劃都向社會公布,并全面實行網上錄取,沒有任何捷徑可走;不要輕信各種請托關系人,更不要輕易盲目交錢;注意鑒別真假網站,不要輕易點開手機中來源不明的網絡鏈接。在未核實網站真偽的情況下,不要輸入身份證號、準考證號等個人信息,更不要填寫銀行卡號、密碼以及來源不明的驗證碼,收到與錄取相關的信息應第一時間與學校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