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31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5月30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舉行檢察開放日活動,來自北京八十中雄安校區、北京芳草地國際學校、北京實驗學校(海淀)小學的120多名中小學師生走進最高檢,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等有關人士參加活動,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共商如何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未成年人了解法律知識;如何學會保護自己,防止受到侵害;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如何一起“攜手關愛,共護明天”。
如何讓孩子對生澀枯燥的法律條文感興趣?
“童話大王”鄭淵潔為了讓年少的兒子了解《刑法》的規定,專門寫了《皮皮魯與419宗罪》。鄭淵潔說:“我對他說要念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叫《刑法》。他說什么是《刑法》?我說,如果你犯了這里邊的事,就會進監獄。他說,那很重要,你念吧。結果念了沒到十分鐘,他就摸我的頭說,你沒事兒吧?這個很沒意思……當時《刑法》是419個罪名,我就把這419個刑法規定的罪名給他編成了419個童話故事,他聽了之后非常開心,全部聽完以后,他就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我給他的教材上寫了一句話:‘給爸爸媽媽最大的愛,就是看好自己別惹事兒。’”
如何給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安全的學習、成長環境?
重慶大渡口幼兒園園長賴天利說:“對我們要招進來的老師或者員工進行品德、心理、成長背景的前置考察,堅決清理和杜絕不合格人員進入幼兒園工作。性侵,在小齡階段還是比較容易出現的,我們加強了對保安人員的管理,包括每天安全巡視的管理等,準入制保證把好第一關。”
“女童保護”公益項目發起人、鳳凰網公益頻道主編孫雪梅提請最高檢注意網絡色情對未成年人的危害。她說:“對于網絡兒童色情的發現、預警和報案的事后處理機制,我們還是比較缺乏的,尤其是在網上經常看到有人向我們舉報之后,我們只能找相關平臺去封號、清除,我們需要有之后進一步處理措施,否則會層出不窮,卷土重來。”
四川省成都市云公益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助理鄭茛元則強調,權益受到監護人侵害的未成年人,更需要各部門的共同關注。鄭茛元說:“就在今天,我的同事正在跟專業律師、志愿者在成都高新區法院辦理一起孩子告媽媽的案件的立案手續,與正在熱映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的情況相同,現實中的是一個12歲的男孩狀告自己的媽媽:我只是一個孩子,如果你不養我,我該靠什么生存?”
如何精準幫助留守兒童、困境中的兒童?
福建省福安市坂中畬族鄉后門坪村委會主任雷金玉講到了一對未成年兄弟,父親病逝后母親離家出走,兩個孩子生活非常困難,實施了盜竊,當地檢察機關作出了不起訴的決定,并聯合有關部門一起對兄弟倆進行幫扶。她建議,希望檢察機關繼續加大從嚴懲處侵害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犯罪,同時對待犯罪的留守兒童可采取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加強幫教幫扶工作,特別是對初次犯罪輕微的留守兒童更要盡力挽救,幫助他們走上正途。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兒研所新生兒內科副主任米榮說,預防青少年和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社會、司法、學校共同發力,才能更好地給未成年人呈現一個更加清正的環境,才能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就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懲、防、教、治、責”五個字的要求。要用好“懲”字。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案件要堅決嚴格依法懲治到位。要依法懲戒、用心幫教涉罪未成年人,不能罰而不教,也不能“寬”而不教。要做好“防”字。注重涉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積極參與富有成效的未成年人法治宣傳教育。要講好“教”字。教育孩子首先在教育成年人尤其是家長、老師,使他們真正承擔起撫養、教書、育人的法律責任。要抓好“治”字。對依法不承擔法律責任的刑事犯罪未成年人,要加強管理和矯治。要扛好“責”字。落實未成年人教育保護工作,把法治要求變成剛性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表示,檢察機關是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不僅要自己首先盡到責,還要督促監督相關職能部門履職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