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4日消息(記者張明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些天來,各地網貸平臺監管力度頻頻升級,繼廣東省和廈門市之后,北京成為這次整改的主戰場。上周,北京金融監管部門向轄區內網貸平臺下發《網絡信貸信息中介機構事實認定及整改要求》,全文共計8大項148條,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的重點條款做出了細化分解,被業內人士稱為“最嚴網貸監管政策”。
而在上周北京市監管層向平臺下發整改文件之后,網傳文件《上海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實施辦法》(討論稿)也被曝光,該文件共計6章36條,并明確整改時限不超過6月30日。去年下半年開始的網貸平臺監管近期再度升級,都劍指哪些違規行為?又將為網貸平臺帶來哪些影響?
去年下半年,銀監會印發多份文件加緊對網貸行業的監管,要求互聯網金融應透過表面判定業務本質屬性、監管職責,實施“穿透式”監管辦法,并給出一年的過渡期。
2016年11月,銀監會印發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明確對網貸機構備案登記管理采取新老劃段的原則,對于存量機構,與目前正在開展的專項整治工作相結合,整改合規一家備案一家,整改不合格的機構不予備案,對于新設機構,按照指引要求,進行備案管理。
隨后,廈門市和廣東省先后印發了備案登記管理辦法和網貸業務活動管理辦法。
在廈門的備案細則中,提出設立金融風險防控預警平臺,授權電子數據存證服務平臺將存證合同內容中的業務數據按要求上傳,合作的資金存管銀行業金融機構將資金流數據按要求上傳,并匹配比對。平臺除了提交標的成交量、標的種類、借款人數量、出借人數量等信息,還需出具每個標的的種類和合同范本、專項審計報告等。
廈門金融辦行業發展促進處處長連任介紹:“通過備案過程,可以公示哪些是達到標準的企業。希望這個平臺一開始就能收集所有網貸機構的電子合同,一旦出現虛假情況,能及時發現。即使以后出現爭議也能及時調取當時的合同,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廣東方面則對互聯網金融平臺進行了現場檢查,檢查后發現,網貸平臺面臨整改的主要問題主要有五大類:資金池、銀行存管、自融、擔保和承諾收益、期限與資金錯配問題。此外,部分平臺涉及代銷、類資產證券化、房地產、期貨、融資并購等禁止性業務。一位廣東監管人士在對網貸13條紅線進行解析時著重指出,自融和資金池是最關鍵的兩大紅線。
本次被稱作“北京最嚴網貸整改細則”涵蓋備受關注的“風險備付金、金融交易所模式、融租租賃合作等”方面,禁止網貸平臺對接融資租賃、典當、保理、擔保等渠道涉及的資產證券化、類資產證券化等業務。
宜人貸公司董事局主席、創始人唐寧表示,這對于整個行業的差異化競爭是個利好,“我覺得互聯網金融是非常廣闊的領域,不必然你做這個事,我也做這個事,他也做這個事,完全沒必要,還是要差異化競爭。”
業內人士認為,網貸新規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劃出了不同車道,各類業務必須在規定車道內行駛。91金融聯合創始人吳文雄表示:“要控制風險,安全高效經營,不追求規模,追求業務的安全性和風險區隔。類似互聯網金融平臺要做一些風險區隔,涉及到第三方資產的,理財、基金等都應該剝離出來,該需要獲取監管資質的就要去申請牌照。”
銀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指出,在這樣的監管趨勢下,早前主營大額資產的平臺確實面臨‘斷糧’的風險,甚至可能直接退出,“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做風險控制,目前看額度比較小的好適應,大額的還很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