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4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見習記者郭明)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上網的體驗感受要求也越來越高。從2G到4G,在線游戲、實時移動視頻、電話會議、云計算及其他增值服務等都得以實現。在此基礎上,我國繼續加大力度推進網絡提速降費,5G的研發正快馬加鞭。2016年1月,我國全面啟動了5G技術研發試驗,分為關鍵技術驗證、技術方案驗證和系統方案驗證三個階段推進實施。從去年工信部宣布開始5G第一階段研發測試以來,目前已走過整整一年半的時間。
5G是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相比4G,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快”,網絡平均速率可達到10Gbps左右,是4G網絡的100倍以上,一秒鐘就能下載一部高清電影。除了速度快,5G還有網絡容量大、延時短、低功耗等特點。這意味著可穿戴式設備、智慧城市、甚至遠程做手術等不再只停留在概念之上。5G將何時融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位于北京的2017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現場,記者嘗試駕駛一輛停留在展位上的汽車,通過5G試驗網絡,方向盤和油門能跟遠在1000公里以外的在上海道路上疾馳的試驗車同步,還可以同步看到那輛試驗車的視野。5G網絡延時只有0.5到10毫秒,并且能把剎車誤差控制在20厘米以內,簡單點說,就是依靠5G網絡,在北京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在上海開車的愿望。中國移動展臺講解員介紹:“我們在現場布置了駕駛模擬器,還有三塊高清大屏來回傳現場的視頻,我們遠在上海嘉定在演示區內布置了5G基站和車載5G終端,通過5G網將北京和上海相連。”
5G實現了人與人、物與物的互聯互通。在愛立信中國總裁趙鈞陶看來,5G的轉型對產業的影響將超過以往包括2G、3G在內的每一次通信技術的革命,5G的終端也將比2G、3G時代豐富得多,“5G將成為推動行業數字化的主要技術,將有助于實現沉浸式體驗、自動駕駛、遠城機器人控制、服務現場中的增強現實及混合現實等,所以5G的轉型是全產業鏈的機會。”
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絡,4G基站累計達到299萬個,占全球總數的六成,這為5G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另一方面,雖然4G發展仍然方興未艾,而且即便是5G開始商用,相當長一段時間,估計4G、5G都會并行存在,但是,在歷代通信技術的更迭中,不管是2G,還是3G、4G,產業鏈里的各個角色誰先占領了產業制高點,誰在后期的市場角逐中就多了幾分贏的勝算。所以,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早已開始在5G上謀篇布局。
作為5G技術的研發者,也將是5G網絡的一個推廣者,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與終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楊光說:“2016年我們針對關鍵技術做了試驗,2017年我們針對系統進行一些外場的技術試驗,到了2018年、2019年,我們就針對有一定部署規模的外場試驗,在這個時間點,我們也結合技術的成熟度和產業的成熟度來決定相應基站部署的規模和基站部署的數量。”
現在,三大運營商都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啟動5G系統樣機外場建設和試驗。中國電信江蘇分公司產品經理張志華說:“中國電信在6個城市進行小規模試商用,2018年6月到2019年12月,會進行規模試商用,2020年之后就會進入大規模商用。”
不夸張地說,今天,在產業鏈上游的5G技術,系統設備等環節,國內企業都已經基本具備商用條件,并且蓄勢待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包括5G芯片這樣的自主研發的新技術方面,我國也有了較大突破。
中興通訊首席科學家向際鷹告訴記者,近年來,5G、云化網絡、物聯網等新技術方面,中興累計投入研發資金近千億元,單一年度研發投入超百億元,“5G指標非常高,我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技術標準,自己研發的比例大幅度提高,比如最關鍵的基帶芯片。”
從3G時期的追趕,到4G時期的同步,再到如今5G的引領,中國信息通信產業進步的速度讓世界側目。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我國5G技術實驗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同時第二階段的主要內容5G新空口測試也已經基本結束。目前,5G推進組在北京懷柔規劃并將建設30個站的5G外場。接下來,5G技術實驗將迎來第三階段,將遵循5G統一的國際標準,并基于面向商用的硬件平臺,重點開展預商用設備的單站組網性能,以及相關互聯互通測試。因此,后續系統設備、芯片要瞄準5G預商用目標,全面滿足預商用的要求,“主要是把去年驗證的一些技術,我們今年把它集成一個系統,而且隨著技術的開發,標準同時也在世界上不斷推進,有些標準也逐漸成熟。從目前來看,峰值速率、時延、移動性這幾個方面進展良好,有的指標比我們當時一開始設計的指標還好一些,因為這個標準是到明年固定,到今年一些技術已經完成了。”
業內預計,隨著明年5G第一階段標準的確定,包括芯片、系統廠商,以及下游終端應用企業,將會全面投入到5G的產業化進程中,產業熱潮有望形成。大唐移動公司總經理馬建成判斷,明年,中國有望領先全球進入預商用狀態,“現在系統設備已經達到小型化和低成本這樣一個接近于實用狀態,我們預計明年,中國應該能率先進入預商用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