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6月5日消息(記者劉穎超 山東臺記者于慧施 淄博臺記者劉江帆)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對于企業來說,誠信是一種無形資產。但在現實中,這種無形資產往往因為難衡量、難變現,作用并不明顯。在構建誠信社會的大背景下,如何激發企業誠信守諾的意識,讓誠信由無形資產轉化為助力企業發展的有形財富呢?
最近,山東省探索出了一個新法子,這個法子的核心是大數據。山東省用大數據建立起申請人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在企業新上項目、行政審批、融資貸款、稅收優惠等相關領域,讓誠信企業一路綠燈,不守信企業處處受阻。通過政府有形的“手”,讓企業信用資產“變現”,夯實社會信用體系。
德州市寧津縣劉先生經營著一家小企業,生意很紅火。然而當他準備貸款擴大規模時,銀行卻告知他不能貸款。到縣里誠信辦一打聽,原來在兩年前購買村里的小區房時,劉先生沒有按規定繳納購樓差價,誠信檔案被降到了C級。不僅銀行貸款受到限制,就連村里給的福利待遇也打了折扣,這讓他追悔莫及。他說:“當時因為生意需要錢,周轉不過來,以為(這個錢)拖一拖沒什么事,沒想到會因小失大。”
根據當地規定,C級屬于基本不誠信。C級及以下的單位和個人在人事考試、干部選拔任用、工程招投標、融資信貸等十多個方面都會受到限制。而誠信檔案涵蓋了個人和企業在誠實守信、遵紀守法、道德建設等方面的行為準則,實行自動化動態管理。
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而守信者得到獎勵。在淄博市高青縣,北京麥克科技負責人一次性從審批窗口拿到了企業所有的審批手續,原本以為缺少部分材料,至少還要再跑幾趟,結果只需要在承諾告知書上簽字,承諾在30個工作日內補齊所有材料,審批就一路綠燈。麥克科技總經理鄭寶華表示:“我們這邊設立一個分公司,他們核查了我們總公司的稅收記錄、企業信用記錄、不良貸款信息等,發現我們企業的信用評級優秀,這邊就能簽個字,先辦理,回頭補齊就行。還是那句話,誠信是金。”
只有讓誠信資產變現,企業才能意識到誠信的價值。為推動企業誠信經營,山東省利用大數據建立申請人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失信企業在貸款、稅收、項目推介等方面處處受限,而誠信企業不僅在審批階段一路綠燈,在項目建設方面也能拔得先機。
上月底,山東淄博出臺工業項目1+N審批模式:如果企業信用等級良好,拿地即可開工建設,其他手續在工程竣工驗收前辦理完成即可。相比于過去,拿到土地后需要各個環節通過審批后才能開工,大大提高了效率。
淄博航遠醫療孵化器有限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徐文哲說:“從立項到各種審批,所有環節下來至少半年多則一年,這樣承諾即開工,我們邊建設邊辦手續,建設周期就能縮短一年或半年,對一個企業來說,早投產一年帶來的效益非常巨大。”
誠信者處處綠燈,失信者處處受限,淄博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副局長楊祥春說,審批機關將與發改委誠信體系數據共享,誠信將成為行政審批的重要參考指標,“我們和發改委信用體系掛鉤,先看你的信用情況怎么樣,等級比較低,我們就不能給你辦理;如果你失信了,我們就把你放到‘黑名單’里。對于項目單位也是制約,通過這種方式基本確保這項制度執行下去。”
目前,山東省已經在人才管理、安全生產、食品藥品、質量安全、公共資源交易等十多個領域建立起信用“紅黑榜”,未來將通過大數據全面構建信用聯合獎懲的大格局。同時還將建立統一的信用代碼制度,并在第一時間將政府能夠掌握的、在政務活動中形成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優良和不良信用記錄及時向社會公開。加快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實現信用資源的互聯共享,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跨地區、多部門的信用聯動獎懲機制。
山東省發改委二級巡視員王玉華表示,使守信者在市場中獲得更多便利、更多政策實惠,對失信主體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真正實現“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促進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