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4月10日消息(記者常亞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天生江湖氣魄,自在人間煙火。4月8日,武漢對外交通有序恢復,市民生活也“啟封”蘇醒。從過早的熱干面到夜宵的小龍蝦,重啟后的武漢到底蘊藏著多少故事?
在江城的美食地圖上,除了大家熟悉的熱干面、小龍蝦,還有更多能讓人大快朵頤的打卡點。記者昨天(9日)就在武漢的一條充滿煙火氣息的巷子里體驗了一把過早的滿足感。
武漢有很多不容錯過的美食街,例如戶部巷、江漢路、萬松園、硚口美食街等。但記者所在的地方并不是上述其中之一,而是武漢市江漢區(qū)的馬場角路,實際上它不太能稱為一條真正意義上的美食街,因為這里并沒有形成規(guī)模集聚,它更像是一個富有生活氣息的街區(qū)或者巷子,但憑借一家名為“余記精粉世家”的美食新貴,讓這里不似美食街,勝似美食街。
記者和同事到達這里時已經過了過早的時間,過早是武漢話吃早餐的意思,但店門口還是排起了長龍,而且直到中午人依然還是很多,這家店號稱24小時營業(yè),火爆程度可想而知。不過大家都很守規(guī)矩,食客都戴著口罩,相互之間間隔1米,店家還用凳子纏著塑料繩形成圍欄的樣式,讓大家排成S形,不至于影響交通。
聽排隊的人說這里的面、粉還有面窩都是特色,記者點了一份特色麻辣牛肉拌面。拌面用的是熱干面的堿面,和北方面食的筋道有嚼勁不同,這里的面帶著一點糯糯的口感,讓拌面里的湯汁能夠滲進去。
因為面是提前做到七八分熟,撈出后迅速冷卻,抹上麻油備用。所以面下鍋后1到2分鐘撈出,淋上特制的醬汁,再放上幾片浸泡在肉汁中的鹵香牛肉,聽起來似乎有點膩,別擔心,店家早就想到了這一點,蔥花提味,再撒上一小把爽脆又開胃的酸白蘿卜丁和切碎的榨菜,拌勻之后,一口帶著肉汁,閃著油光的面下去,微微麻,點點辣,咀嚼吞咽之后十分滿足,再來上一塊爽脆的酸白蘿卜,瞬間解膩,回味還有點甘甜,再夾上一筷子面條……就這樣,一碗分量不算小的面條,不知不覺就吃光了。
北方吃面條喜歡就著蒜,這個拌面里的酸蘿卜丁就有點那個意思。說完拌面,突然想起來面窩。面窩也是武漢特色的小吃之一,巴掌大小,形似甜甜圈,不過是咸口的。把黃豆和米,經過店家的調配之后打成漿,里面放上蔥花,這是做面窩的備料。做法就是起大鍋燒油,用專門的面窩勺舀上一勺子漿,放入油鍋開炸,調制的漿碰上高溫的油過上幾十秒就會定形,自然脫落,掌勺的師傅根據多年經驗對其進行翻面,直至兩面金黃。
聽起來簡單,其實還是有學問的,首先是特制的面窩勺,大家可以想一下,就是人們平時用的圓形湯勺,從勺的背面進行敲打,讓勺的底部凸起,這樣大概形成的一個工具,這個模具就決定了面窩的形狀。舀上一勺子米漿,勺子中間因為突起,只能有一層薄薄的米漿掛在上面,周圍因為陷下去形成的凹槽,可以裝很多米漿。這樣放入鍋中,凸起部分相比凹槽的部分就會熟的比較快,經過反復油炸出鍋后,面窩的中間就會是薄脆,四周會是外焦里嫩的口感。其中中間的薄脆是精華,一口下去能夠聽到嘎嘣嘎嘣的聲音從牙床傳到耳后,除了味覺也是聽覺的享受。所以這就很考驗師傅的經驗和水平,如何僅憑一雙眼去識別何時翻面,對油鍋里的數個面窩進行動態(tài)管理,做到恰到好處出鍋。因為炸重了,中間的薄脆發(fā)干發(fā)苦,炸輕了,面窩的四周吃起來可能里面會不熟粘牙。
說了這么多吃的,其實又不簡單是吃的,都說民以食為天,武漢的“啟封”從來不是4月8日就轟然打開的,而是街邊熟悉的小館又飄出香味,耳朵聽到久違的吃面窩時發(fā)出的嘎吱嘎吱聲,夾起的一筷子拌面時的一個吸溜……這些都讓記者感覺到暫時入睡的武漢已然蘇醒,重整旗鼓的武漢正在向人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