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委員、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右二)做客《今天我值班》
央廣網北京5月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2017年4月8日,也就是30天前,北京市開始在全市3600多家公立醫療機構同步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今天是北京醫改新政滿月的日子,一個月了,公立醫療運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老百姓看病是不是變得更加便宜呢?北京市衛生計生委委員、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做客《今天我值班》,解讀新醫改滿月成效如何。
高小俊介紹指出,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以來,在中央的關心指導下,在北京醫藥分開改革協調小組領導下,經過3600多家參加醫改的醫療機構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和患者群體、社會各界的理解、支持,醫改取得了初步成效:總體運行平穩、符合預期。
數據顯示,從4月8日啟動4周以來,參加醫改的醫療機構門急診量與改革前減少12%,其中三級醫院下降15.1%,二級醫院下降7.2%,一級和社區機構和增加3.4%;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就診減少15.9%,三級醫院的門急診次費用下降9.6%,從250.7元下降到228.2元;藥品陽光采購平臺共采購106萬條,累計金額51億元,節省費用4.2億,降低8.2%。
那么,醫改之后,公立醫療結構變化究竟會帶來哪些好處呢?對此,高小俊表示,首先,人民群眾和廣大患者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央明確,醫改的重要目標首先是讓人民群眾得實惠,這也是檢驗醫改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其次,政府辦的公立醫院要更好體現公益性,通過提供規范的醫療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的需求;第三,有利于推進分級診療,不同的層級醫院有著不同的診療服務人群,三級診療機構或者專家應該主要醫治急、難、重癥患者,基層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服務的是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也就是“小病到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醫改實施后,這種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那么,老百姓看病開藥費用確實降低了嗎?也有群眾反映,一些常見的藥好像比以前還貴了一些,這是怎么回事呢?高小俊解釋稱,首先,北京市醫改是醫療、醫藥、醫保的三醫聯動,政府搭建的陽光采購平臺共有4萬多個品規的藥品,總體藥費是在下降狀態,下降幅度會達到8%左右。具體來說,這4萬多個品規藥中,有70%的藥品會下降,20%的藥品持平,10%的藥品會上升,具體到患者肯定會是有升有降;其次,藥價變化應該是藥企的市場行為,受原料等多種因素影響,有些常見藥品價格可能會有小幅上漲。那么即使上漲,藥品采購平臺也是全國最低價,有一套機制進行監測,保證藥品采購平臺能夠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