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你是我的眼”——導盲犬現狀調查
2014-12-12 23:5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北京12月12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夜新聞》報道,前日,廣州唯一一條領證上崗的導盲犬萬福走失。32小時后,警方終于把萬福找到送回主人富明慧教授家。這場失而復得再度引起諸多媒體、網友和社會各界對導盲犬的關注。
“導盲犬比熊貓還稀少”
根據國際導盲犬聯盟的評估,視障者與導盲犬的理想比例為100:1。但是目前,全國約1731萬視障人士,導盲犬僅70只左右。中國導盲犬事業起步較晚是不爭的事實。
而這近百只“服役”的導盲犬幾乎全部來自大連和南京兩家導盲犬培訓機構。在大連培訓基地的使用者申請名單上,已經有超過十萬人登記排隊,照這樣計算,平均每個人都要起碼等待十年。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中國,一條導盲犬的培養成本在12萬-15萬元之間,培訓出一條合格的導盲犬,就意味著有6條到7條犬已經被淘汰。一條畢業的導盲犬已經不是普通的狗,更不是寵物,它就是盲人的眼睛——它不僅僅可以服從口令,帶他躲避車輛來帶到目的地,引導主人上下班、買菜購物等,還可以主動替主人著想,從而幫助主人更流暢更自主獨立地參與社會。
公共空間面臨受限尷尬
這樣寶貴的導盲犬資源,在現實生活中,卻不得不面臨公共空間受限的各種尷尬,為盲人朋友排憂解難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在北京的鋼琴調律師陳燕擁有一只導盲犬叫珍妮,三年以來,在一些公共場所,珍妮經常會被拒絕進入,特別是在乘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設施時更為明顯,打出租車也經常以不能拉寵物遭遇拒載。
根據陳燕和其他盲人的經歷,在北京不同的公交車和地鐵站,對是否允許導盲犬進入有不同的實際操作標準。“公交車我試過三次,有一輛讓上了,那兩輛沒讓上。”而距離陳燕家最近的一個地鐵站,一直不允許導盲犬進入,陳燕去年接受中國之聲采訪的時候說,導盲犬的智力相當于十歲的小孩兒,被拒絕也會傷心:“第11次拒絕的時候,珍妮看著那個站長拒絕我們它就哭了。趴在地上用嘴貼地,流下了眼淚。”
據北京地鐵規定,嚴禁攜帶動物進站乘車,盲人乘客需要有人陪同,沒有人陪同的話請及時聯系車站工作人員尋求幫助。不過規定當中并沒有涉及導盲犬的情況。
在徐州,盲人胡曉青也經常需要自己的導盲犬喬尼帶著她乘坐11路或11路附線公交車上班。此前一段時間,喬尼乘坐公交車經常被司機拒絕。后來,胡曉青托人把這件事在微博、微信上做了反映,才得到徐州公交公司最終對喬尼的“特別對待”:“在乘客不反對的情況下,給胡女士提供方便”。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條規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但是否要遵守地鐵/公交公司嚴禁攜帶動物進站乘車的規定并沒有細則或解釋。
針對以上情況,中國導盲犬大連培訓基地工作人員梁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導盲犬不會惹事,公共空間受限反而會導致導盲犬的功能退化,影響盲人的安全。“比如說過馬路的問題,當犬只很少出去探別車速和車流狀況的時候,他的判別力是不夠那么靈敏和準確的。”
社會能否給予更多寬容
現在,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到導盲犬對于盲人朋友的意義,也尊重導盲犬的努力。“導盲犬是經過專業訓練的犬種,他的任務之一就是幫助主人融入社會大家庭,所以我支持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該普及一下讓所有人認識導盲犬”。
但也有不少市民存在著一些客觀的擔心:“討厭說不上,但有點不舒服,害怕狗身上有病菌。”“導盲犬畢竟也是犬,如果太擠的話就肯定會有一些影響。”
據北京市最新出臺的《北京市軌道交通運營安全條例》規定:“從明年(2015年)5月1日起,視力殘障者可攜帶導盲犬進站乘車,但視障人士進站時需出示視力殘障證件和導盲犬證,導盲犬應佩戴導盲鞍和防止傷人的護具。”佩帶護具并不是國際上通行的做法。
談導盲犬,其實更多談到的是殘疾人對享受公共資源的渴望和期盼,這點不僅事關殘疾人感到的平等和尊重,也是社會和諧安定的重要元素。
編輯:曉凡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