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審批滾動新聞 > 正文
如何把專項轉移支付減下去?
2013-09-30 11:14 來源:央廣網財經我要評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案,三月啟動,九月收官。減少和下放投資審批事項,減少和下放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和收費,改革工商登記制度......每一項舉措都須落到實處。如今,距離完成任務的規定日期已近,承擔任務的相關部委會交出什么樣的答卷?全社會翹首以待。經濟之聲推出行政審批改革主題系列報導——《改出市場的活力》。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初日)據經濟之聲報道,“合并專項,擴大一般,嚴控專項增量,建立評估機制,強化監督檢查。”轉移支付改革的方向早已明確,6月底完成改革方案的期限已過,進展情況卻遲遲未見披露,改革要破除哪些阻力?
目前分散在各個部委的專項轉移支付審批權有285項。2012年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有1.8萬億元,假設平均分配給相關部委及直屬機構管理,每個單位有近400億元可支配資金。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勢必觸動這些部門的利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各個部門都認為自己的調控特別有必要,都認為別人或許可以壓縮,我自己部門管的這個不能壓縮,合在一起要壓縮的難度就比較明顯了。”
在專項轉移支付“跑部”游戲中,地方政府心態微妙而復雜,既受其弊端影響,又在“潛規則”中獲得實惠。中編辦人士表示,在聽取地方政府意見時,廣東、上海、江蘇等經濟發達地區,并不愿意減少專項轉移支付。廣東省財政廳一位工作人員說:“一般性轉移支付都向中西部傾斜,我們基本沒有份,通過專項轉移支付,我們還能拿到點錢。
深一層的原因在于,專項轉移支付改革作為財政體制改革的子項目,難以獨立推進。在財政部的改革中,轉移支付改革排在“營改增”稅制改革和預算改革之后。一位財政部內部人士認為,轉移支付是制度性財稅改革的一部分,涉及政府間財政體制的調整。
改革轉移支付制度,必須下決心大幅度減少中央對地方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整合重復交叉的專項,把適合地方管理的項目審批和分配工作下放地方。
不少專家建議分類清理現行專項轉移支付項目,整合使用目標相近但重復交叉的專項,加強部委之間溝通、統籌,避免各自為政。這一觀點得到了地方財政的認同,東北某市財政局劉局長說:“整合各項資金,我理解應該總體上去報區域性的,比如說大項目一千萬、兩千萬、三千萬。其實還是上面放權,中央各部委怎么去把這些東西統籌到一項。”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直言,要做到這一點,離不開頂層設計。
賈康:這需要有頂層規劃之下的更高決策層的明確的決心和部署,各個部委之間他們是橫向的關系,光橫向的協商不夠,要由更高層面的決策層拍板,按這個方案執行,這是問題的實質。
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監督問題,并不會隨著數額的減少和權限的下放而化解。必須加強監管專項資金去向,問責使用效果。
東北某市財政局劉局長說:“比如一個縣,增加一般轉移支付,農業給你一個億,上級部門必須有監督,要不地方有時候也亂花。讓你既有自主權,上面的監督還得跟上。”
改革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做到整個過程更加規范、透明,還需要法律支持。《財政轉移支付法》10年前就被列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但至今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財政轉移支付主要依據1995年財政部發布的《過渡期財政轉移支付辦法》,這個《辦法》只是部門規章;《預算法》對于轉移支付也只有幾款原則性規定。每年動輒幾萬億的財政資金使用,急需法律規范。
編輯:吉媛媛
猜你喜歡
央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