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為《大明王朝1566》、《大秦帝國之崛起》點贊,《朗讀者》、《見字如見》圈粉無數,一邊是十年前十年后的歷史正劇,一邊是不喧嘩自有聲的文化類綜藝,2017開年,高品質內容全線爆發印證了娛樂至死、快消劇綜過剩的當下,滋養心靈的“精神食糧”不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更能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甚至是社會的價值回歸。
在這一波“文化復興”中,我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反!爆F象,最先出手的竟然不是“高大上”的廣電系,而是一向離流量更近的視頻平臺。情人節的前一天,2月13日《大明王朝1566》在優酷獨家復播,當時就有人“看不懂”“猜不透”。
視頻平臺引領“文化復興”并不意外
實際上,雖受商業化驅動并迫于變現壓力,但視頻平臺一直有著做高端精品內容的情懷和野心。早在2012年,當視頻行業陷入版權大戰時,優酷率先試水,聯手高曉松推出首檔互聯網文化類脫口秀自制節目《曉說》。這檔輕娛樂、重文化的漫談式脫口秀不端、不裝、接地氣,論歷史、評人物、談娛樂、講真話,把世界文化帶入中國,更用中國聲音直面世界。第一期節目《奧斯卡走下神壇》在未做任何宣傳的情況下,上線24小時內即破100萬播放量。
受《曉說》鼓舞,兩年后,羅振宇的《羅輯思維》、梁冬的《梁言》、袁騰飛的《袁游》、宋鴻兵的《鴻觀》組成文房四寶在視頻平臺大放光彩,橫跨歷史、國學、娛樂、財經,豐厚學養,洞察古今,成為當年最具思辨性的網絡節目。其中,《羅輯思維》更延伸成長為互聯網社群品牌。同年,首檔說話達人秀《奇葩說》以個性鮮明的觀點碰撞也異軍突起。
2015年一檔互聯網自制的人文知識類節目《看理想》又將視頻平臺的精品之路推向一個新的高度。陳丹青、梁文道、馬世芳,三位“高冷”文化人首次面對互聯網用戶分享被忽略的畫作、埋沒的絕版唱片、深夜街頭品讀一本好書。據制作方優酷和理想國介紹,不同于過去單一的“講壇類”脫口秀,《看理想》系列節目的拍攝常常煞費苦心。以陳丹青的《局部》為例,首期講述《千里江山圖》,畫面右側便出現了三個畫框,而陳丹青所坐的位置較為居左。人物在這個畫面當中的比例,以及畫面中所有靜物的比例,其實都是按照畫畫的比例來的。就連乍看上去無足輕重的空鏡頭,攝制組也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來完成!耙粋拍海水的空鏡頭,攝制組并不是用的資料影像,而是要去實地拍攝,先去了離北京比較近的青島,但拍攝時發現畫面呈現效果不到位,又輾轉到三亞取景。這在快速娛樂消費的當下實屬難能可貴。
2016年視頻平臺高品質代表作《了不起的匠人》將視角聚焦在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身上,東源村的修譜師、 木下生花的潮州郎、上海灘的百歲老裁縫等20個鮮活的人物故事傳達了執著不放棄的匠人精神。豆瓣評分8.5,第一季總播放量近6500萬,并斬獲當年“金熊貓”國際紀錄片節最佳新媒體紀錄片獎。同年文化節目還采用了直播玩法,“馬未都帶你逛博物館系列之逛他的黃金屋”吸引近百萬網友在線互動。竇文濤也按耐不住加入《看理想》系列,在《圓桌派》里和文化人侃文化,談天說地,活色生香。
所以不難看出,2017年由視頻平臺引發的高端精品類和文化類內容的井噴其實并不意外。
做精品背后的“圖謀”
周期長、成本高、難度大,成功概率低,受眾面窄,流量沒有保證,視頻平臺為啥還要不間斷產出精品內容呢?
1、找到極有商業價值的那批人。文化類、高端精品類節目天生不是給廣泛大眾看的。以《看理想》為例,這檔系列節目涵蓋了百萬級的小眾人群。優酷提供的用戶畫像顯示,觀眾年齡分布在25-40歲之間,體現為“高收入、高年齡、高學歷”的三高人群,是極有商業價值的那一批,并且黏性極高。《看理想》這類高品質節目所實現的用戶精準挖掘恰恰滿足了視頻平臺所追求的分類營銷。而這種作垂直、分眾內容消費的思路,能夠直接將精準定位的用戶轉化為相對高端的廣告客戶資源。《看理想》后期就引來了起亞K5的冠名和三星的品牌植入。
2、獲取并留存付費用戶。2017年中國視頻付費市場規;驅⑼黄200億。易凱資本也預測視頻付費用戶在數量上有望在2017年底達到1億且2020年達到2.2-2.5億,是拉動和支撐視頻行業高速增長的新引擎,得會員者得天下。高品質內容所面向的精英人群恰恰具備極強的內容消費意愿和高購買力。優酷復播《大明王朝1566》就采用了黃金會員搶先看全集的排播模式,收獲奇效,拉新與留存兩項數據出現“雙高”現象。
在搶先看全集的模式下,一部劇的拉新曲線是隨播出日期積累而緩慢下降的。而《大明王朝1566》展示出的是弧度更大的優美曲線和舒展的跨度,不但沒有下降,反而保有上漲的空間。雖然跟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頭部內容相比,稀缺的高端精品劇和節目在拉新數量上不可相提并論,但在留存和續航能力上卻極為突出。
從小心試水到大膽出擊,可以預期,視頻平臺有望進入精品內容的高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