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馬軍艷 實習生 洪菲悅
云南網訊 “展演消息一出來,我就給母親找了完整的劇目時間表,這么多類型的劇目,她可以看個夠了。”這是市民劉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為期17天的云南省第十四屆新劇目展演剛剛結束,而許多市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新劇目展演的到來。這一切都得益于本屆展演的精準定位——花20元就可以看一出好劇,這親民的票價讓本屆展演吸引到了3萬多觀眾走進劇場,真正讓“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這一主題更加鮮明。而本屆參評的27臺原創劇目的精彩演出,為觀眾奉上了一幅絢麗多彩的云南民族、民俗畫卷。
傳統文化新魅力口味很年輕
“我去過一次滄源,就再也忘不了那里淳樸的人民和純凈的民風了。這臺歌舞演出讓我看到了我記憶中的滄源。”看過《族印·司崗里》的尹靜走出劇場還在回味。作為世界佤鄉,滄源擁有最純正的原生態佤族文化,無論音樂還是服裝,無論舞蹈還是語言,這里都展示著佤族最古老的一切。
一位觀眾看了《彝珠》之后對記者說,“《彝珠》匯集了多種彝族特有的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彝族人民的熱情好客好像從音樂中就能聽出來,傳遞到了每一位觀眾的心中,一花一木、一山一水仿佛匯聚到了眼前。”
本屆展演期間,最讓昆明觀眾惦記的,卻是本土的、傳統的文化劇目。鑫鑫是一名藝術專業的大學生,看過《滇腔琴韻》后,她有了不同的認識,“這臺劇目演出的全是新形式、新內容的戲曲音樂,和平時聽到的完全不一樣,很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展演各獎項即將揭曉
本屆展演由云南省文化廳主辦,昆明劇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兩年一屆的新劇目展演是我省舞臺藝術級別最高的政府賽事,已經成為我省文化藝術活動的一個重要品牌,云南許多優秀的劇目和優秀藝術家先后通過展演期間的獲獎劇目走向全國,多個劇目和個人分別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部“文華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國家級大獎。與往屆展演相比,本屆“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更加突出,“客觀、公正、公平”的評獎、評論機制更加完善。
展演期間,云南省文化廳邀請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于平,中國文聯舞蹈藝術中心副主任張萍,北京舞蹈學院教授慕羽,北京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楊乾武,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秦華生,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阮昆申,中央民族歌舞團作家一級作曲李滄桑,8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在演出后組織了多場評論會,有針對性地對此次展演參評劇目進行了評論,并與參演單位的主創人員就下一步劇目的加工、提升進行了互動交流。
專家們表示,云南豐富的民族風情是創作者靈感的沃土,在創作時不僅要注意表演技術,更要善于提煉該民族具有代表性的主題與動作,其中帶有敘事性的劇目一定要貼合主題有邏輯性。展演是使云南各個劇目在全國擴大影響力的窗口,要力爭把云南的優秀舞臺藝術和文藝精品進一步推向全國市場。
本屆新劇目展演的各獎項將于近日揭曉。
在30家院團輪番上演
包括云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云南省話劇院、云南省滇劇院、云南省花燈劇院、昆明市民族歌舞劇院、大理祥云縣彩云藝術團、楚雄州民族藝術劇院等
展演門類:
京劇、滇劇、花燈、話劇、舞蹈詩、交響樂、民族音樂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