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以來,廣州市花都區陸續落地“彩虹橋家長學校”“星星幸福艙”等公益項目,為孤獨癥兒童家庭提供支持,并幫助“星星媽媽”們靈活就業、重拾自我。

近日,花都區成為全國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先行先試地區,是廣東省唯一入選的縣級區域。溫麗興和許多“星星媽媽”一樣,在這里為孩子撐起一片天,也找回了自己的生活。

花都區關愛孤獨癥兒童活動

廣州市婦聯關工委執行主任袁微是這個項目的聯合發起人。“孤獨癥孩子的成長非常依賴家長,家長的心態直接決定孩子的成敗,把家長立起來,這個家才有希望,受益的是孩子。”袁微說。

通過心理疏導,孤獨癥兒童家長袁珍金意識到,自己內心深處仍藏著對“特殊”二字的羞恥感。如今,她已能坦然面對異樣的目光:“我們不完美,但我們在努力。”在專家建議下,她讓孩子轉入特殊學校,專注生活技能訓練。現在,孩子的手部力量增強,能自己扣扣子,還能用蠟筆畫畫。

另一位家長溫麗興加入“星星融合藝術團”后,在音樂的旋律中找到了情緒的出口,積聚多年的壓力漸漸消散。心態的好轉讓她對兒子抱有更樂觀的態度,也更加有耐心,她的孩子也開始突破孤獨癥的枷鎖,學會了認字、打籃球。

2024年,花都區殘聯投入24萬元開展“點亮星星——花都區孤獨癥兒童家庭教育指導支持公益項目”,通過開展家長課堂、家長沙龍、親子活動、志愿者培訓以及相關從業人員業務知識培訓服務,截至目前,累計為超1000人次的孤獨癥兒童和家長提供服務,指導幫助160余戶孤獨癥兒童家庭,提升近350人次孤獨癥家庭心理建設能力和家庭監護能力,為210人次孤獨癥家庭提供喘息服務。

2025年3月,區殘聯與廣州市少年兒童發展研究會簽訂孤獨癥兒童家庭教育指導和支持公益項目協議,8個機構和企業與孤獨癥兒童家庭簽訂一對一幫扶協議,凝聚合力守護“星星的孩子”。

彩虹橋家長學校揭牌儀式

“有一個就業機會,有經濟來源,這是我最渴望的事情。”在彩虹橋家長學校的沙龍上,袁珍金道出了許多“星星媽媽”的心聲。

2024年12月2日,首臺“星星幸福艙”在花都區新華街道松園社區內啟動,讓10名“星星媽媽”實現長期輪崗靈活就業。2025年3月30日,第二臺“星星幸福艙”在花果山公園南門落地,預計解決20名“星星媽媽”的就業難題。

人來人往的街道上、綠意蔥蘢的公園里,外觀設計時尚可愛的“星星幸福艙”流動售賣車格外引人注目,不時有路人和游客停下腳步,購買品嘗里面的美食。“以前我很少打理外表,現在我會精心打扮,還當起了‘星星幸福艙’的帶貨主播。”袁珍金笑著遞來一瓶飲品,米色西裝映襯著她久違的自信笑容。“星星幸福艙”由政府、社會組織及愛心企業共同打造,愛心資源包括資金、場地、產品、技術、對“星星媽媽”的免費培訓等。項目采取“以商養善”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運營,以“周”為單位,根據“星星媽媽”們的時間進行排班上崗,實行“時薪制”,真正實現就近靈活就業。

“星星幸福艙”流動售賣車

對溫麗興而言,每天4小時的工作時間剛剛好。“臨時有事可以調班,大家都會互相理解。”這份收入緩解了多年的經濟壓力,更讓她找回了生活的掌控感。目前,“星星幸福艙”已入選花都區2025年十大民生實事。

袁微表示,“星星幸福艙”不僅讓“星星媽媽”們被看見、被尊重,也為她們提供兜底服務,讓她們的工資不受運營情況影響。接下來,“星星幸福艙”將為“星星媽媽”們購買社保,幫助她們實現高質量就業。大愛之路,永不止步。花都區殘聯已制定《花都區孤獨癥兒童關愛促進行動先行先試工作實施方案》,將建立關愛服務工作機制,打造“康聯體”醫康教融合試點,打造康教融合示范點,開展孤獨癥兒童及大齡孤獨癥人士生命全周期服務,開展孤獨癥兒童家庭靈活性就業支持,做好孤獨癥兒童家庭教育指導與支持工作,搭建特需兒童運動康復支持體系,為“星星的孩子”點亮整片星空。(花都區宣)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