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發布《關于進一步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從助力激發產業科技創新動力、助力壯大新興未來產業等十方面推出30條稅務支持措施,助力廣東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廣東省稅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稅務部門緊扣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部署及《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要求,系統梳理并集成歸納現行支持重點產業的稅費優惠政策,以高效精準落實稅費政策,服務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梯度培育優質企業等為著力點,結合實際創新服務機制,努力為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提供全鏈條稅收支撐。
用好稅費優惠政策 激發科技創新動能
《措施》將“助力激發產業科技創新動力”作為首要發力點,圍繞研發創新、基礎研究、成果轉化等環節提出了四項支持舉措,其中兩項助力企業精準享受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的服務措施十分亮眼。
推進科創企業“名單制”服務。對科技領軍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等科創企業進行全面梳理建冊,逐一跟蹤名單內企業政策落實情況,確保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應享盡享”,加力推進科研成果轉化。
推進高新技術企業“一站式”服務。稅務部門將聯合科技、財政部門推動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認定更加順暢高效開展,對研發項目異議鑒定口徑等事項進行規范統一,切實服務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重點領域研發項目和重大科技工程加速落地。
此外,為助力集聚產業人才隊伍,廣東稅務部門還推出產業科創人才“點單式”服務。試點建立“青年創新創業稅務服務示范基地”,深化拓展“產學研一體化粵稅院士服務站”建設,為青年“雙創”人才、在粵工作院士及其科研團隊、任職企業提供定制化服務,助力“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更好實施。
廣東省稅務局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政策是企業創新研發的重要驅動力。為切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稅務部門聚焦高頻稅費政策、重點創新群體、關鍵科技創新環節,通過多維施策、部門協同,推動政策紅利轉化為企業科技創新的助推力。
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 助力產業育新培強
《措施》以稅費政策為抓手,打出助力“新興產業強鏈、現代服務業提質、傳統產業煥新”的組合拳。
助力壯大新興未來產業。圍繞服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量子科技等新興未來產業發展以及新業態發展,《措施》明確,稅務部門將深入研究完善與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制度和征管措施,為相關行業企業在加快項目落地、提升稅費申報質量、涉稅數據歸集、稅費政策確定性等方面提供精細輔導服務,促進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健康長遠發展。同時,通過“政策找人”等機制,高效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軟件和集成電路等稅收政策,助力相關行業企業稅費政策享受更精準、項目落地速度加快。
助力做優現代服務業。圍繞生產性服務業、金融業、體育和文旅產業發展,《措施》明確,高效精準落實生產性服務業、金融業、體育和文旅產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推進符合條件的港澳涉稅服務專業人士經執業登記后在橫琴、南沙從事專業服務,拓展“銀稅互動”為納稅信用良好企業提供融資便利,促進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圍繞服務石化、鋼鐵、時尚、建筑、資源回收等傳統產業發展,《措施》明確,落實好專用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增值稅即征即退等政策,推動資源回收企業“反向開票”提質提效,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中山大學法學院楊小強教授表示,稅收是調節經濟活動、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對促進產業發展、科技創新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洞胧吠ㄟ^新興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煥新雙軌發力,以精準落實政策、精細開展服務“雙輪驅動”,使稅收政策措施成為產業鏈升級的“隱形引擎”。
促進產業布局更優 服務企業梯度成長
結合廣東產業布局特點,《措施》在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全力服務“百千萬工程”落地見效推出務實舉措。
《措施》明確,將落實好稅收服務大灣區“五項合作共識”,加強粵港澳三地稅收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優化拓展“灣區通辦”“跨境通辦”等創新舉措;持續擦亮“稅路通·粵通四海”稅收品牌,用好預約定價安排等政策工具為產業跨境合作、國際稅收爭議解決提供優質服務;將符合條件的一類、二類出口企業正常出口退稅業務平均辦理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健全完善先進制造業等重點出口企業直聯制度,高效落實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離境即退稅”服務舉措,大力推行離境退稅便捷支付和“即買即退”試點。
在“助力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方面,《措施》圍繞服務“百千萬工程”推出創新舉措,一方面,面向縣域重點工業園區、產業轉移園區企業提供精細稅費咨詢服務,助力推動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優化;另一方面,簡化涉稅費事項跨區域遷移辦理程序,實現遷移前后資質互認,助力粵東粵西粵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合作及產業有序轉移。
針對大、中、小、微不同規模企業采取針對性稅收服務舉措:面向大企業集團提供“總對總”“系統對集團”“網絡對網絡”稅務服務,高效解決大企業集團性、行業性、跨區域稅費問題;運用稅收大數據加強“產值、增加值、稅值”三值分析比對,強化部門間數據共享,減少優質企業注冊、資質認定、項目投產、申報納稅過程中涉稅紙質資料提供;開展“春雨潤苗”行動,加力拓展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的稅費政策效應,不斷為廣大經營主體注入信心和力量。
此外,稅務部門還將著力打造效能稅務,從推進規范化稅務執法、拓展便利化稅費服務、實施數字化稅費征管等方面優化產業發展環境�!洞胧访鞔_,規范稅務行政處罰裁量權行使,最大限度減少檢查次數,防止不當執法干擾經營主體正常經營。持續拓展省內通辦、跨省通辦稅務事項,建立智能交互、辦問協同的“遠程虛擬窗口”。以實施數字化轉型條件下的稅費征管“強基工程”為契機,在更多領域推行“交易即開票”“支付即開票”,通過智能預審預填幫助企業高效辦事、降低風險,主動擁抱數字時代提升稅收治理效能,更好服務廣東產業發展行穩致遠、向新圖強。
廣東財經大學財稅學院院長李林木教授指出,廣東稅務部門通過服務機制創新、征管數智化升級等“軟環境”建設,既破解短期產業轉型痛點,又布局長期競爭力重塑,為高質量發展貢獻了“以服務促落實、以效能強產業”的實踐樣本。各經營主體應主動搶抓機遇窗口,用好稅費支持政策,在產業變革中乘勢而上。
據了解,在推出《措施》的基礎上,稅務部門還對每項措施分解落實,建立各級稅務局“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機制,靠前統籌推進,持續跟蹤問效,各級稅務部門還將結合當地產業發展特點和稅務實際,創新工作舉措,確�!洞胧仿涞匾娦�。(岳瑞軒)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