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清遠10月22日消息(記者 夏燕 官文清)“現在來我們這里參觀學習的人很多,主要學習脫貧的經驗!北坦饒@駐連樟村扶貧干部黃偉強說。三年前,連樟村還是粵北山區的一個貧困村,山多地少制約經濟發展,村民收入低下。

  如今,它已成為鄉村振興的樣本,產業脫貧的“網紅村”,村民紛紛脫貧致富。僅僅三年時間,連樟村是如何變劣勢為優勢,從大山中走出一條特色的產業脫貧之路?

  青山綠水換新顏,多項收入助脫貧

  下了國道G240,驅車沿著縣道X377行駛,經過金黃的稻田、綠油油的菜田和郁郁蔥蔥的麻竹林,蜿蜒曲折大約20分鐘后,連樟村出現在眼前。

  一條黑色的柏油路向村中心延伸開去,串起了連樟客廳、安裝欄桿的池塘、一大片藍莓種植園、綜合文化服務室和粉刷嶄新的村民住房。

  “以前從村口到村委是沒有路的,都是田埂小路! 連江口鎮政府派駐連樟村的干部蘇曉明回憶說,2016年底才開始修中心村這條主路。

  2017年,蘇曉明在連江口鎮美麗鄉村辦工作,第一次接觸到連樟村,當初的印象是“亂七八糟”,如今他說“變化很大”。

  這要得益于一系列的新農村建設項目。2017年10月至今,碧桂園集團扶貧工作隊協助連樟村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廁所革命”、“污水處理”、“公共設施和基礎建設”等10個改造項目的建設。

 

連樟村舊貌換新顏。(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路修好了,有了人流,當地村民拿出自產的麻竹筍、紅茶等土特產,在路邊擺起了攤。

  在農家土特產“集市”后面,有一條小路,走進去就是貧困戶陸奕和的家,是一棟三層小洋樓。

  回憶起第一次到訪陸奕和家的場景,蘇曉明感慨萬千。

  那是一個傍晚,蘇曉明和碧桂園駐村扶貧干部劉剛走進陸奕和家,打著手電筒才看清周圍的墻,墻上有裂縫在滲水!叭峭翂Γ皇前讐,不打手電筒根本看不清!

  當時,陸奕和家還是兩層樓,占地40平方米,兩層一共80平方米,人均不到13平方米,一家6口緊巴巴地擠在里面。

  “這個是達不到標準的,沒有裝修,都是毛坯房!碧K曉明說,“劉剛看到這個情況,就說幫他再建一層,第二天就動工了!

  不過,對陸奕和這樣的貧困戶來說,解決住房問題并不能實現真正的脫貧,增加收入才是關鍵。

  2018年,碧桂園在連樟村設立5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其中一個項目是承包流轉146畝麻竹筍山,分配給8戶有勞動能力貧困戶管理,陸奕和就是其中一位。

  通過這個項目,陸奕和申請到了18畝麻竹山,還跑到鄰近的鄉鎮承包村中的竹山近40畝,再加上自種的部分,他現擁有的竹山超過了60畝,單項年純收入在三、四萬元。

  同年,他在碧桂園的大棚蔬菜種植基地承包了3畝地,一年下來,收入接近3萬元。

  2019年,陸奕和結合村里配套的貧困戶就業創業政策,整合資源,與村民合伙經營起一家育苗產業園。如今,位于丘沖的育苗園已初具規模,近3畝的園區內培育著超2萬株益腎子幼苗,長勢喜人。

  “他現在在鄉村振興學院當保安,大女兒在鎮政府上班,兩份工資月入都有四五千!碧K曉明說,“還有租金收入、土地分紅,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在幫扶單位和碧桂園集團、國強公益基金會等幫助下,陸奕和發奮圖強,既承包起麻竹筍山,又當起鄉村振興學院保安,依靠自己雙手脫貧致富。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的第7個“全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陸奕和獲“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受邀到北京參加《決戰的時刻——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特別節目》。

 

  賦能農民新技術

  加速第一產業升級

  在連樟村村委會對面,11棟溫室大棚有序排開,這是由碧桂園幫扶援建的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總占地面積74畝,總投資4000萬元。

  園區門口設立了一個“瓜瓜市集”,主要出售園區自產的西瓜、小黃瓜、貝貝南瓜等新鮮水果蔬菜。

 

連樟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下午兩點半的溫室大棚里,村民陸國建站在采摘車上干活。他雙手靈活地采摘著綠油油的小黃瓜,腳下熟練地操控著采摘車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動著。

  “以前傳統農業是很累的,現在我們站在采摘車上面干活,又不用走,又不用彎腰,都不用走路了!”陸國建開心地說,“整個工作環境干凈整潔,工作強度也輕松很多了!”

  整個示范園引進了荷蘭智能環控系統及水肥一體化施肥機組、以色列消毒過濾等國際先進系統,采用立體栽培及采摘模式,集約高效種植農作物新品種。同時,配備了智能水肥一體化控制中心、農產品包裝分揀中心,提升產品生產到銷售的各環節效率。

  陸國建告訴記者,沒來這里工作以前,他主要在家從事傳統農業種植。連樟村山多地少,他家只有兩畝地,種的糧食只能自給自足,沒有什么收入。

  “現在我夫妻倆都在產業園工作,130一天,兩人一個月就有6000多了!标憞ㄕf。據統計,目前,示范園項目全面進入運營,直接帶動30人當地村民就業。

  當一個現代農民并不簡單,每個環節都有著技術含量。2019年6月,碧桂園組織連樟村20名村民到碧桂園海南潤達農業公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在海南培訓時,陸國建第一次見識到何為現代農業,“場景很震撼!西瓜怎么可以用盆子種呢?不用泥土怎么能種稻子呢?”

  工作之余,陸國建還會種一些冬瓜,利用培訓學習到的知識防蟲治病,有效降低了瓜苗的死亡率。“上季冬瓜賣了7000多塊,一年下來肯定能賣兩萬多!”

 

溫室大棚內景。(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負責人何為告訴記者,示范園優先扶持建檔立卡貧困戶,培訓他們學習全套農業栽培技術,“他們培訓完可以在這里工作,也能自己搞現代農業生產”。

  對于銷路,陸國建也毫無后顧之憂!敖衲瓯坦饒@開展聯農帶農,我負責種冬瓜,他就跟我簽訂合同,提前定好價錢,我就不用考慮銷售問題。”

  何為表示,大銷路主要是供應碧桂園體系。“碧桂園旗下有許多板塊,業主群體和職業群體都很大,伙食供應有一定體量!

  “2020年是示范園實際運營的第一年,”何為表示,“目前主要任務是打造一個穩定渠道,將連樟村農產品的品牌打出去。”

  何為相信,5年之后,示范園的銷路和品種基本成熟,會形成一個良好的業態!暗侥菚r,碧桂園依然提供技術指導,但是管理權和經營權都會移交給村委。”

  變茶葉為化妝品,全方位延伸產業鏈

  連樟村山地較多,適合種植麻竹,其所在的廣東省英德市是中國麻竹之鄉。但是光靠種植麻竹并不能為村民帶來更多的收入,提升附加值才是關鍵。

  對此,碧桂園集團旗下的英德市碧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通過招商引資方式引入廣東碧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打造了連樟村茶產業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園區。

 

連樟村茶產業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園區效果圖。(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我們把英德的兩大支柱產業,一個是麻竹筍,一個是茶葉,做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廣東碧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童秋振說。

  2019年5月,廣東碧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落地連樟村,致力于推動麻竹產業的發展。重點對銷量不佳的麻竹葉進行研發和試驗,成功地將初級農產品麻竹葉通過生物發酵技術進行深加工。

  “麻竹葉四季常綠,也不打農藥,可以做成深加工。竹葉做成竹葉茶,竹葉茶做成竹葉酒,竹葉酒做成化妝品!蓖镎癖硎荆霸瓉碇袢~是只能包粽子,什么用都沒有!

  通過對麻竹葉深加工,不僅可以帶動當地的麻竹筍種植戶均增收入2000元以上,還可以解決大規模種植麻竹葉的出路。

  “以前我們砍完竹筍、干完農活,就沒什么做的了,在這里工作就多了一份收入了嘛!”在示范園區工作的村民廬木添笑著說,工作內容主要是種茶、苗圃和靈芝,“不上班的時候我還能自己砍竹筍賣錢啊!

  與麻竹葉類似,通過生物發酵技術,紅茶深加工成黑茶,黑茶深加工成化妝品!霸瓉硎菦]有深加工的,茶葉只是賣紅茶!蓖镎窀嬖V記者,黑茶沒有保質期,可以永久存放。

  如今,在距離連樟村中心村4公里外的連樟村塘旺橋,300畝生態茶園及茶產業深加工園區正在建設中,項目首期投資2280萬元。

 

正在建設中的茶產業深加工高科技示范園區。(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計劃新建廠房5000㎡,其中新建紅茶粗制車間1500 ㎡,紅茶精制車間(含倉庫)1500 ㎡,深加工車間1000㎡。研發中心、體驗中心、辦公、生活區1000 ㎡。新建標準化試驗示范、休閑觀光茶園300畝。

  項目平均每年可向村集體分紅35萬元,持續分紅20年,總分紅金額達700萬元。

  除了麻竹和茶葉,示范園區還發展了林下經濟,即連樟村靈芝示范項目。“現在山上面種了一百多畝靈芝,已經開始采第二輪了,”童秋振補充說,“靈芝深加工成靈芝茶,可以用來煲湯,做成護膚品美白抗皺效果也很明顯。”

  據介紹,靈芝示范項目可為村集體帶來每年70萬元的分紅收入,帶動村民開展林下種植,增加就業創業崗位100個以上,畝均收入達到5千元以上。

  “靈芝茶提取完有些成分以后,剩下的殘渣都用來做飼料,又喂回去給動物,動物拉出來的糞便再制成肥料,就形成了一個生態閉環!蓖镎癖硎,三個系列的產品都是綠色循環的,而且都通過深加工延長了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