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同學正往棚里噴水增加濕度
培育的粉色平菇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大河報報道:經常逛菜市場,您見過彩色的平菇嗎?河南科技大學林學院的一幫大學生,就在他們的食用菌大棚基地里憑著自己的努力給培育了出來。該基地負責人王冬冬告訴記者,他們培育出來的彩色平菇,不僅具有觀賞性,而且還可以食用。“大棚內的平菇都是我們獨自實驗、培育、養殖而成,凡是出棚的平菇都被搶購一空。”王冬冬說,大棚每年可生產平菇約800公斤,能直接創收7000余元。
【走訪】食用菌大棚內培育出彩色蘑菇
昨日上午,記者在河南科技大學周山校區操場附近見到了這個培育出彩色平菇的食用菌大棚基地。據該基地的食用菌協會負責人王冬冬介紹,這個食用菌大棚大部分位于地表層以下,只有棚頂部分位于地表層以上,屬于地溝式大棚。“雖然很簡陋,但里面生產的都是‘高科技’平菇,是我們院系創業實踐的樂土。”王冬冬說。
隨后,記者在王冬冬的帶領下進入了食用菌大棚,只見里面密密麻麻地擺滿了菌袋,幾名大學生正在往棚里噴水以增加濕度。采訪中,菌袋上粉色的平菇吸引住了記者。“這是我們自己培育的新品種,具有觀賞性和食用性,而且比一般平菇口感更好,目前市場上還沒有此品種。”王冬冬告訴記者。
【歷程】大棚搭建、平菇培育全由學生完成
據王冬冬介紹,食用菌大棚基地是2003年建成的,是由他們學校2001級學生石書強等7名同學每人入股400元,利用廢舊大棚建成的。“食用菌大棚所生產的平菇是純手工培育出來的。”王冬冬說,林學院食用菌協會目前共擁有3個實驗室(分別為標本室、實驗室和培養室),他們在林學院侯軍副教授的指導下,從平菇的制種、裝袋、栽培、采摘、銷售等環節均由學生動手完成。
據了解,除了平菇的培育,大棚的搭建也全由學生獨自完成。王冬冬告訴記者,這些搭建大棚的很多材料都是他們從垃圾場撿來的。“去年10月份時,為了節省開支,我們協會幾十人去附近的垃圾場撿磚頭,連續撿了幾天才將大棚里面的地面鋪滿。”王冬冬說,類似于這樣的事情,他們曾做過很多次。
【計劃】5月份將擴建2個新大棚
對此,河科大林學院黨委副書記李江波表示,食用菌大棚作為學院食用菌協會的創業基地,學生們可以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而且還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整個流程做下來,大學四年需要學習的東西,都在食用菌大棚內學完了,而且學得特別扎實。”李江波說。
王冬冬也告訴記者,食用菌大棚目前每年可生產800公斤平菇,按每公斤9元的價格出售,可賣出7000余元。“除掉開支一個大棚每年可以賺取5000多元。”王冬冬說,這些錢完全能夠支撐起協會日常的菌種實驗和開支。
據了解,目前他們的主要銷售途徑是向校外的飯店、火鍋店銷售。“我們會免費贈送給對方一些平菇。”王冬冬說,由于他們培育的平菇無施加任何有機物、口感好,對方大多會主動與他們聯系。“目前我們正籌劃擴建,爭取在5月份前再擴建2個大棚。” 記者 趙騰飛 通訊員 張甜甜 文 記者 李斐斐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