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河南分網5月7日消息 (汪寧 通訊員楊青青)李鳴,今年81歲,住在開封包府坑街。她本該在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的時候,她卻沒舍得放下自己手中的針線,而是購買大量質優價廉的毛線織毛衣。她6年織了300多件送給福利機構的孩子,卻從不留名。
記者走進李鳴老人的家時,家里只有簡單的幾件兩件桌子和一張沙發,引人注意的是沙發上整整齊齊的堆著幾摞兒童毛衣。李鳴雖然今年已經81歲,但是她卻神采奕奕,精神狀態很好,臉上掛滿了笑容,她告訴記者活著就該為社會辦點有意義的事情,李鳴老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一雙手織出600件毛衣,一顆心溫暖了無數人
其實說起李鳴老人織毛衣的事,時間還要回到2000年。那一年,市婦聯向全市發出號召,為SOS兒童村的孩子織毛衣,李鳴突然想到:“我也可以,我會織毛衣呀!”說干就干,李鳴馬上買了毛線后馬上開始織了起來,隨后在去為兒童村的孩子送毛衣的路上碰上了鄰居,鄰居告訴她市福利院的兒童更需要社會關愛時,李鳴便開始為市福利院的孩子織起了毛衣。
和記者們圍坐在茶幾旁聊天,李鳴可以不看毛衣而動作嫻熟地飛針走線,她笑著說從她七歲開始織毛衣開始,她已經織了太多的毛衣,所以實在太熟悉了,她說到:“這些毛衣雖然不值多少錢,但都是我親手織出來的,每一件都很厚實、保暖,希望它們能幫孩子們抵御寒冬,天氣冷了,孩子們多穿一件肯定要比少穿一件暖和。”李鳴老人織的毛衣柔軟舒服,樣式也非常新穎,她拿起旁邊的一件毛衣告訴記者:“這毛衣要織的前面的衣領口低,后面的衣領口高,這樣織出來的孩子們穿著才會舒服,不勒脖子。有些毛衣的袖子織得大一些,因為有些殘障兒童穿著不方便。”這樣的點點滴滴的細節還有很多,每一個細節其實體現在了李鳴織的每一件毛衣上,那都是她用愛一針一線織出來的。李鳴老人的家庭情況并不好,從小她都有一顆善良的心,1941年,李鳴就讀的小學對面是一家救濟院,看到救濟院孩子自己織毛衣很不容易,當時年僅7歲的她主動到救濟院,幫助那里的孩子織毛衣。
時間就這樣一天又一天,有時候為了趕做一件毛衣,她還要熬夜,時間長了她的手上起了一層厚厚的老繭,有人問她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子什么時候是個頭,她說到:“這毛衣不值幾個錢,但是孩子們穿上了暖和啊,我會一直織下去,直到眼睛看不見了,手指不能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