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道路交通安全現場觀摩暨交通問題頑瘴痼疾系統整治攻堅工作推進會在萬寶鎮召開。萬寶鎮從因多起交通亡人事故被婁底市掛牌督辦到連續五個月“零亡人”,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凝結著基層治理智慧與民生溫度的雙重淬煉。

科技賦能:“隱患黑點”變“安全亮點”

在萬寶鎮仙女街新增路燈路段,該鎮鎮長周哲向觀摩人員介紹,該路段去年因夜間照明不足、標線缺失,兩個月內連發3起傷亡事故,被列為重點整治區域。“通過安裝126盞太陽能路燈、施劃21公里反光標線,并配套電子哨兵和雷達測速系統,事故率已實現‘歸零’。”

茶園水電站急彎路段曾因行道樹遮擋視線,多次引發車輛剮蹭事故,鎮政府組織修剪68棵遮擋樹木,增設廣角反光鏡和減速帶,并推行“紅馬甲哨兵”志愿值守機制,交通安全秩序得到顯著提升。

新塘學校門口,智能語音提示系統正實時播報學生通行動態,周哲現場演示:“這套設備與‘雪亮工程’聯網,可自動識別學生并提醒車輛避讓,家長反饋‘安心多了’。”

萬寶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周哲為觀摩團介紹交通安全治理舉措(肖志明 攝)

四大行動:“治理困局”變“交通新機”

2024年,萬寶鎮主要負責人曾七次在婁星區相關會議上作交通安全整改檢討和表態發言,面對嚴峻的安全形勢,萬寶鎮聯合交通和交警部門打出系統治理“組合拳”,通過實施“降車速、擴視線、強防護、提意識”四個關鍵舉措和“敲門、熒光、哨兵、聯合”四大攻堅行動,打造“看得見的安全感”,守護“被看見的安全感”,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本質水平。

敲門行動:走進田間地頭,用鄉音土話嘮安全經,靠家長里短傳防范訣,將預防知識送千萬家,累計開展行動186場次,發放資料8萬余份,讓轄區群眾系緊“思想安全帶”。

熒光行動:在國省道增設67套爆閃燈、反光鏡、警示牌等警示標識,為群眾配發826個反光袖標,為農用車輛粘貼反光標識超2000張,大幅提升夜間行車可視性。

哨兵行動:發動50名“紅馬甲哨兵”每日值守重點路段,配備巡邏車對發現問題即報即改,通過智能設備實時預警超速車輛,全方位強化主動作為。

聯合行動:構建“源頭排查+動態管控”立體防控體系,拆除傘(棚)168頂,勸導戴帽636次,查處酒駕醉駕11起、違規超載行為8起,實現違法無處遁形,平安觸手可及。

群防群治:“單打獨斗”變“協同碩果”

“安全不是政府的‘獨角戲’,而是全民參與的‘交響樂’。”要奏響安全治理的和諧樂章,必須讓每個“樂手”找準自己的聲部。現在,村民會主動反映路面坑洼、標識缺損問題,成為隱患排查“主力軍”;黨員、鄉賢自發組成志愿隊開展護學崗值守,成為共治共管的“護衛軍”;把交通安全課開到屋場門前、曬谷場邊,“一老一小”重點群體安全常識不斷增強,成為平安建設的“生力軍”。

這種全民參與、群防群治的生動實踐,構建起“人人都是安全員、處處都是瞭望哨”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談及城鄉摩托車管理難題,婁底市交警直屬一大隊隊長王輝展示數據:“送考下鄉服務已發放駕駛證425本,群眾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這才是治本之策。”這場治理變革中,最動人的樂章是群眾眼中閃爍的安全自覺。

從交通亡人事故頻發到五個月零傷亡,萬寶鎮的蝶變印證了城鄉接合部治理的破題邏輯——以科技筑牢防線,以共治凝聚合力,以實干扭轉困局。當電子哨兵的提示音在村居間回響,當反光標識在夜幕中閃爍,每粒安全紐扣都系著萬家燈火,每項治理舉措都載著生命囑托。萬寶鎮讓平安成為最溫暖的民生底色、最鮮明的幸福注腳!(肖志明 劉娟)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