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逆襲成“世界文化奇觀”
網文產業“爆燃”后 二次危機來襲
3.33億網絡文學用戶成就90億元的網絡文學市場;40家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提供1400余萬種作品,并擁有日均逾1.5億文字量的更新;網絡作家最高版稅收入高達1.22億元……近日落幕的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交出了一張耀眼的成績單。在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可以同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
走過20年,中國網絡文學的逆襲之路道阻且長。如果說“污名化”“貶低化”是網文產業的第一次發展危機,那么眼下的資本鉗制則算得上第二次發展危機。
3.33億讀者
催生90億大市場
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將網絡文學界定為社會主義文藝的有機組成部分。“作品總量逾1400萬種,與此同時一大批改編的影視、動漫、游戲作品也深受觀眾和用戶喜愛。那些馳騁瑰麗想象、傾訴浪漫情懷、迸發青春活力的網絡文學,豐富了網絡文藝形式,拉動了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記者從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獲悉,截至2016年底,中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3.33億,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規模已達90億元。
打開2017年網絡小說作家收入排行榜,其最高版稅收入已逾億元。排行榜前三位的作家中,“唐家三少”版稅1.22億元居于榜首,第二名“天蠶土豆”版稅6000萬元,“我吃西紅柿”版稅5000萬元居于第三位。如此的版稅收入,不僅讓網絡文學作家躋身以網絡文學為核心打造的產業生態圈,更吸引從業者進入原創文學的創作及其衍生領域。
由網絡小說改編的影視、游戲、動漫、有聲讀物及衍生品帶火了文化娛樂市場。它不僅站在網絡文學本身的范疇,更是打通數字出版產業間的聯系,建立全新的娛樂消費形態,加深網絡文學與游戲、影視等其他文化娛樂產業的深度交叉融合,衍生出內涵豐富的泛娛樂文化產業。正如張宏森所說,網絡文學后面的“+”號賦予了網絡文學更大的責任、更莊嚴的使命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在首屆中國“網絡文學+”大會讀者體驗區,65家企業以優質IP內容為核心,將網絡文學與游戲、動漫、影視等不同行業融合發展,成為一大亮點。閱文集團、中文在線、阿里文學、掌閱科技、點眾科技、鳳凰文學等,一共帶來了16部IP作品,經過一天激烈爭奪,《愛上加菲貓》《九鼎記》《同程似錦》等8部作品當場簽下合作意向書。
在“網絡文學冒險之旅”虛擬現實(VR)體驗區,《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市場辨識度高的影視作品,通過VR或3D技術進行加工,向觀眾展現出不一樣的網絡文學和影視改編世界。
在“網絡文學+動漫”主題專區,“Coser”成為最“吸睛”的部分。《全職高手》中的君莫笑、寒煙柔,《盛世帝王妃》里的慕千雪,成為觀眾、書迷競相合影的對象。
從內容爆發、用戶爆發
到價值爆發
閱文集團CEO吳文輝說,今天,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可以同美國好萊塢大片、日本動漫、韓國偶像劇并稱為“世界四大文化奇觀”。
近年來,擁有眾多全球用戶的中國網絡文學產業開始向“超級IP”進軍,瞄準全產業鏈發展,打通內容的生產、孵化、運營、分發等環節,并與影視、游戲、動漫、出版鏈接起來形成閉環,讓“中國的”變成“世界的”。
然而包括吳文輝在內的許多人深知,這片體量近百億元、年平均增長20%的熱土在20年前是一片荒蕪。
1997年圣誕節,美籍華人朱威廉在上海創辦了“榕樹下”文學主頁,于是大眾文學有了原創寫作的展示平臺。在此之前,文學青年只能把小說、雜文寫進信紙和日記本。這一年,被認為是中國網絡文學的元年。
1998年,臺灣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互聯網的連載讓網絡文學開始進入年輕人視野。而后這本書在臺灣和大陸發行了上百萬本,體現出網絡文學的巨大市場價值。
這陣風帶動了中國網民的無意識寫作。他們為生活而寫作,寫心里的感受,然后把文章投到“榕樹下”,讓更多網民看到。“那個時候開始大家有了一個習慣,把文字寫在網絡上。”阿里文學CEO宇乾梳理了網絡文學的演進脈絡。
三年內,數以10萬計的網民通過互聯網圓了發表文章的“文學夢”,2000年前后引起輿論反響的《生命的留言》《艾滋手記》等作品均首發于網絡。
然而隨著寫作社區的繼續運轉,一些網絡文學界的活躍人士開始思考:市場需要好的網絡文學,如果沒錢誰來寫好文?如果沒有好文有誰來看?
2003年,網絡文學付費閱讀制度正式啟動。啟動付費的初衷是對精品網絡文學的企盼:想通過更多的報酬回報并留住優質內容寫作者。
以興趣社區起家的起點中文網推出了“微支付”模式,也就是VIP會員閱讀制度:平臺按章節向讀者收費,然后與寫作者分成。
當時的吳文輝也活躍在網文界,他是起點中文網的創立者之一。幸運的是,起點中文網的“微支付”,一經推出便經受住了市場考驗。
一年后,起點中文網成為國內第一家躋身世界百強的原創文學門戶。同年,盛大以200萬美元收購起點中文網,盛大文學誕生。
“我們認為,1997到2007年屬于網絡文學的PC時代,這個時代帶來的是內容爆發。”阿里文學CEO黎直前說。
隨著網絡文學商業化的試水成功,以及網絡文學商業模式的一系列創新,不僅給了網站與寫作者以生機,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重構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關系,令“粉絲經濟”得以沉淀并迅速累積。
“可以說,內容爆發后,從2007到2017年的10年是網絡文學的用戶爆發時代。與此同時,網絡文學的內容進入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黎直前說。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為大家標記出另外一個時間點——2014年10月。“自此,中國網絡文學進入了繁榮發展的黃金期。在此之前,我們談論較多的是網絡文學的草根性、大眾性和自主性。在這以后,我們的目光更多地投注于網絡文學的主流化、精品化與經典化。”
如果說2014年10月是網絡文學界的一個主要時點,那么2015年可以說是網絡文學產業界無法忽視的一個拐點。這一年,IP的概念正式推廣開來。近兩年,《瑯琊榜》《步步驚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多部熱播的影視劇都是來自于網絡文學,網絡文學作為IP源頭的價值也越來越被看好。
“一個故事是否吸引人,一個IP是否具有衍生價值,能夠發展成影視劇、游戲、動漫等,通過網絡文學的形式可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地加以驗證。”黎直前說。
網絡文學作為影視、游戲的上游,經典火爆的網絡文學類型將深刻影響未來兩三年影視作品的定位和走向。正如吳文輝所說,從生意到生態,行業發生了變革。
業內人士認為,2017年,中國將開啟一個新的網絡文學時代——融合時代。這個時代不但銜接了內容爆發、用戶爆發,也將迎來價值爆發。
“量大質低”之疾未愈
資本鉗制之痛又至
繁榮背后,亦有隱憂。一種聲音認為,如果說在過去20年里,“污名化”“貶低化”是網絡文學面對的第一次發展危機,那么眼下的資本鉗制則算得上第二次發展危機。
浙江省網絡作協副主席夏烈認為,聚焦網絡文學的資本在近五六年間發揮了強悍的功能,使這塊嶄新的中國獨有的“蛋糕”獲得了跨越式的利潤回報。“然而全產業鏈開發及版權運營模式的推行,由盜版的泛濫向打擊盜版的緩慢回歸,甚至運用網絡文學財富排行榜形式塑造典范的同時也掩蓋了寫手們脫穎而出的難度、身心的疲憊、寫作模式的單一化與內容同質化,這一切都拜資本所賜。”
在一些網絡文學的資深讀者看來,網絡文學有了更多變現途徑和資本青睞的同時,其內容也因其商業化的全面滲透受到傷害。在網絡文學企業數家獨大的格局下,付費制度的枷鎖與變現渠道,讓網絡文學成為一門賺錢的生意。
網民“TeenieWendy”等網絡文學愛好者反映,為了積累閱讀量以得到金錢的回報,一些作品越寫越長,幾百萬字的小說稀松平常,讓網絡文學淪為“灌水文學”。
登陸并瀏覽網絡文學APP或網站,涉嫌抄襲的作品、篡改歷史事實的作品、三低三俗作品屢見不鮮,一些作品的題目被要求根據受眾獵奇心理進行“設計”,于是出現了千篇一律、無窮盡的“霸道總裁”“穿越”“虐心文”,甚至一些簽約平臺會強制要求作者添加色情片段吸引讀者。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數字出版司司長張毅君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內容角度看,目前我國網絡文學還存在相當程度的“量大質低”之疾。“重迎合市場輕價值導向,重個人傾訴輕時代分量,重離奇獵奇輕文化底蘊等現象尚未根本扭轉;抄襲模仿、千部一腔,難免陷入套路化的窠臼;娛樂至上、淺薄浮躁,難以擺脫唯點擊率的怪圈。”
此外,從產業角度,在讀者“催更”壓力下,部分作品熱衷于嘩眾取寵、博人眼球,把庸俗當通俗、把欲望當希望的現象依舊存在。特別是有了量化的激勵機制以后,網絡文學開始批量生產、流水作業,大批的寫手、代寫、接盤俠出現,讓原本承載著專注力和原創精神的文學,成為流水線上的產品。
著有《回到明朝當王爺》等多部網絡文學作品的網絡文學作家月關認為,網絡文學門檻低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創作門檻低是一把雙刃劍。因為它,才有大量的文學愛好者拿起筆來,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這個大花園的一個種植者,使得它越來越蓬勃、越來越壯大。但這樣的創作條件,也使得‘內容’泥沙俱下,甚至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業內人士還指出,從市場角度來看,網絡文學的市場規則與監管手段還不夠完善,處罰措施也不夠給力,導致抄襲之風蔓延,侵權盜版盛行,給原創優秀作品的閱讀消費造成沖擊。
夏烈等文學界人士表示,當下中國的數字化閱讀人數已經超過了紙質閱讀,網絡文學作為發展中的文學,富含無限可能,有望成為未來文學的主流,因此也更應當肩負“提質”“精品”的使命責任。
為解決網絡作品普遍存在的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陳崎嶸認為,網絡文學已迎來“升級換代”的關鍵期,宜放長遠之眼、抱寬容之心、施對癥之策。打造網絡文學精品,重在引導網絡作家樹立文學理想、提升思想境界、關注現實題材,增強精品意識和創新能力。(記者 張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