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的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正式開啟。
近日,銀保監會辦公廳發布《關于組織開展人身保險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全面梳理、摸清底數,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嚴厲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通知》明確了四個方面的工作重點,包括嚴查違規開發產品、挑戰監管底線的行為;嚴查以營銷為噱頭、開發“奇葩”產品的行為等。同時,《通知》要求各公司應當就產品專項核查清理和整改落實情況形成專項工作報告,并在6月30日之前將該報告報送銀保監會。
有業內人士表示,監管層此次列出重點查處的產品類型,都是在市場銷售方面常年被詬病的一些類型,不過此次核查清理工作并不會讓行業產品和公司經營產生大范圍波動。因為在銀保監會成立之前,原保監會也下發過很多指導文件,許多問題產品已經被處理了。
向炒噱頭蹭熱點產品“說不”
銀保監會方面透露,通過全面梳理核查各人身保險公司在售存量產品,摸清底數,集中清理整頓一批歷史遺留問題產品,嚴厲打擊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努力形成長、中、短期限結構合理,風險保障功能、長期儲蓄功能協同高質量發展的人身保險負債結構新局面。
《通知》明確了核查工作的四項工作重點:嚴查違規開發產品、挑戰監管底線的行為;嚴查偏離保險本源、產品設計異化的行為;嚴查罔顧公平合理、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嚴查以營銷為噱頭、開發“奇葩”產品的行為等。
核查清理的重點包括產品“違規開發、偏離保險本源、損害消費者利益、‘奇葩’產品”等開發設計。具體體現為萬能賬戶實際結算利率確定、分紅險利益演示、投資連結保險單位價格確定等方面不符合監管要求、“生存金快速返還”、“長險短做”、“通過延長等待期、降低保額等手段代替核保,變相削弱保障責任”、“開發設計嚴重缺乏經驗數據基礎,隨意約定保險責任、保險金額”、“追求營銷效果,炒噱頭、蹭熱點”。
從此次核查的工作安排來看,首先,《通知》要求各險企進行自查整改,對照核查重點和負面清單,對所有在售存量產品的合法合規情況進行全面自查,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有效整改。同時形成專項工作報告,并填寫《人身保險公司產品自查情況表》,于2018年6月30日前報送銀保監會。
此后,銀保監會將會結合險企的自查整改情況,采取重點核查和監管抽查形式,對各公司在售存量產品從嚴核查,絕不放過一個問題產品。同時,重點選取自查發現問題少、整改力度弱的公司和保費占比高、日常監管反饋問題多,以及社會關注度高、易引發炒作的產品進行全面核查。
除了這些工作重點外,《通知》還出臺了52條負面清單,是人身險產品不能碰的紅線。比如重疾險中將“甲狀腺惡性腫瘤列為除外責任”,短期健康保險中引入“終身給付限額”“連續投保”等長期保險概念,防癌險未包括原位癌責任,疾病保險金獲得需要一定的生存期等都是不合規的。
“這次核查提到的一些問題是之前市場上都存在的,是常年積累的詬病。”有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比如“奇葩”產品前幾年也很多,像霧霾險、愛情險之類的。不過其認為,通過監管層這幾年的整頓,現在市場上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已經沒有那么多了,所以對險企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兩年來已發七文件規范經營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表示,此次核查的最核心內容還是針對嚴重偏離保險本源的情況。目前,不少保險公司存在的主要問題,還是在這個點上。
有業內人士表示,負面清單涉及的都是行業常見的頑疾,不過本次核查清理工作并不會讓行業產品和公司經營產生大范圍波動。在銀保監會成立之前,原保監會也下發過很多指導文件,許多問題產品已經被處理了,《通知》是對人身險產品問題的大總結,補充了一些細節問題,旨在全面檢查人身險行業產品。
包括上述《通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6年以來監管層共下發過七個文件來規范人身險產品經營。其他六個文件包括《關于規范中短存續期人身保險產品有關事項的通知》、《進一步完善人身保險精算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關于強化人身保險產品監管工作的通知》、《關于規范人身保險公司產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人身保險公司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
以去年末監管層發布的《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為例,其規定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售投保人為自然人的保險產品時,必須實施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通過錄音錄像等技術手段采集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的方式,記錄和保存保險銷售過程關鍵環節,實現銷售行為可回放、重要信息可查詢、問題責任可確認。
“末端的治理非常重要。一些保險公司會從營銷的角度誤導消費者。保險銷售全程錄音的規定,可以讓銷售人員有基本的規則。哪些東西必須要對消費者說清楚,把有可能誤導的地方、關系到消費者利益的部分解釋清楚,要有一個嚴格的規范。”朱銘來認為,除了營銷誤導外,最核心的還是產品的研發,如果產品本身就存在問題,末端銷售問題產品,就一定會存在誤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