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全球航空業正在進入“寒冬”,這在資本市場上已有所顯現。截至北京時間今天(20日)凌晨美股收盤,航空巨頭波音繼續下挫,跌幅超過4%,月內累計下跌70%,股價一度跌破100美元,總市值跌去千億,堪稱空難般的損失;美國頭部航企美國航空收跌11.67%,月內跌幅也達到驚人的60%。
全球航空業面臨的不確定性還在繼續上升。北京時間今天凌晨,美國將全球旅行警告提高至最高級,也就是不要出行。此外,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都在昨天(19日)宣布將采取關閉邊境措施。國際航班受到持續重創。在疫情影響之下,全球航空業的“至暗時刻”真的到了嗎?
還有不到12小時,澳大利亞不準外國旅客入境的禁令就要生效。澳大利亞第一大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已宣布停飛所有國際航班,停飛直接意味著約有2萬人將面臨短期失業。
航空業分析師賽思·卡普蘭說,全球航空業的裁員潮可能馬上就要到來。“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這次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可能要遠遠超過‘911’。如果把‘911’拿來類比,我們并不知道我們現在處于哪個階段。讓人感到害怕的是,‘911’發生在周二,而就在那個周的周六,航空業成千上萬的人就直接被裁掉了。”
而對于本身負債率就較高的航空公司來說,現金流吃緊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航空業專欄作家高鵬認為,航空公司飛也虧,不飛也虧,航空公司大面積的破產和重組可能會成為大趨勢。“對航空公司的現金流影響最大。航空公司日常有各種各樣的經營性支出,飛機有的是租來的要付租金,飛機有的是自己買的要付貸款。哪怕飛機不飛也會產生維護費用,停場費用都是一筆非常大的開銷。業內觀點都認為,全球航空業會經歷一次大的收縮,會有一大批航空公司破產,這是一個看起來很嚴峻的趨勢。”
事實上,早在本月初,由于疫情原因導致航班預訂量幾乎腰斬,歐洲最大的支線航空公司Flybe宣布破產。
高鵬說,隨著歐洲和美國的旅行禁令不斷升級,跨大西洋航線這一“利潤奶牛”航線被掐斷。與美國的航空業相比,歐洲的航空業這次面臨的挑戰更大,因為歐洲的航空公司盈利能力相對更弱。“現在我們看到比較嚴重的問題是,歐洲往美國方向也就是歐洲飛大西洋航線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線,這個航線一停的話,對航空公司的盈利和現金是造成巨大沖擊的。”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估計,今年全球客運航空公司損失可能高達1130億美元,預計航空業救助計劃的成本將達到2000億美元。
在此背景下,多國已出手緊急施救。本周,據報道,美國政府刺激措施中將有約500億美元可能用于援助航空業;澳大利亞推出7.15億澳元的航空業紓困方案;瑞典宣布為本國航空業提供50億瑞典克朗的信貸擔保。
星展銀行投資策略總監鄧志堅認為,航空業復蘇的過程會非常漫長,建議投資者短期內要避開相關個股。“由于整個航空業的生產以及回款周期是非常長的,所以即使疫情結束、復工復產需求增加,但是要看到真正的財報改善也是需要非常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