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了全國31個省(區、市)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數據顯示,31省份2月份CPI同比漲幅都相比1月份出現了回落。其中,山西、福建、陜西三地CPI出現負增長。
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上漲0.8%,漲幅比上月回落1.7個百分點,這一漲幅也創下2015年1月份以來的新低。
在地方層面,物價漲幅也普遍下降。其中,廣東2月份CPI同比上漲0.3%,比1月份回落2.8個百分點,回落幅度最大;北京、上海2月份CPI分別同比上漲1.1%和1.6%。
在物價漲幅上,西藏2月份CPI同比上漲2.4%,天津同比上漲2%,這兩地也是全國僅有的兩個CPI漲幅處于“2時代”的地區,其余地方的CPI漲幅都低于2%。
引人關注的是,山西、福建、陜西這三個省份的2月份CPI出現了負增長,分別同比下降了0.1%、0.2%和0.3%,為近年罕見。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表示,2月份CPI漲幅普遍回落,主要是去年2月份在春節因素和寒潮天氣影響下,價格基數較高,今年2月份翹尾因素因此大幅降低,同時食品價格也出現下降,導致了2月份物價漲幅普遍回落。
對于未來物價走勢,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盛來運近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月份以后翹尾的影響在減少,新漲價因素再加上翹尾因素的減少,所以CPI在2月份以后還會溫和上漲。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對此作出分析和評論。
姚景源:“就2月份的CPI來講,因為中國的春節而具有特殊性。但今年的春節是在1月,而去年的春節是在2月。所以今年和去年相比較,是沒有春節因素影響的月份。春節期間購買力顯著增加,一般來說,這月份的物價都會被需求所拉起。年后,很多家庭過年買的東西還沒有消耗掉,所以消費也會減少,整個市場的物價也會有所回落。現在看2月份物價回落,是帶有中國特色的月度CPI,是物價水平受到特有傳統文化影響的結果。在這種狀況下,大家不必對它過度解讀。
關于下一步的物價狀況,我認為全年物價總水平應保持在基本平等狀態上,去年總理提要把物價總水平控制在3%,我們實際是2%,今年總理又提出把物價總水平上漲的水平控制在3%以內,我認為還是在2%左右的水平。為什么呢?物價總水平從根本上講,第一它取決于貨幣政策,就是如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今年把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做一個基調的話,你會看出穩健、中性的表現,這就意味著不會因為貨幣原因而導致通貨膨脹。所以今年貨幣政策主要是穩健、中性,這對物價總水平建立了一個基本穩定的重要基礎。
第二,整個市場供給充裕,特別是今年,還要實施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力度,去掉中低端的無效供給,更多的提供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供給。今年供給會充裕,這樣就會有比較扎實的穩定的物價。這樣的話,今年不必去擔憂是不是會通貨膨脹,物價會不會上漲到什么程度,這都是次要的。保持今年整個物價的基本平穩,有利于宏觀經濟的穩定,有助于推進穩中求進總基調,同時,民生也會得到向好的改善。”
經濟之聲:一方面,CPI數據從宏觀經濟角度來講,還是有通縮的可能,您認為隨著1、2月份季節性、時點性的擾動,后面肯定會正常嗎?
姚景源:“這個問題我們在去年就有爭論,一種意見說要通貨膨脹,要漲價,還有一種意見說要通縮。現在來看,去年一年我們既沒有通脹,也沒有通縮。鑒于今年2月份的狀況,下一步是否會通縮,我認為目前不會。
因為,二月份的數據更多的是因為春節因素,不是整體的經濟狀況,不能完全用它去表述CPI的走勢。現在一方面PPI在上升,有人擔心PPI的上升需要傳導到CPI上,這會導致物價上漲,當然這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個點。但是,這幾年的經驗證明,PPI價格的上漲傳導不到CPI上來,為什么呢?因為總體上大的格局還是產能過剩、供給充裕。所以我認為目前大家不需要擔心通脹、也不要擔心通縮。”
經濟之聲:老百姓認為物價還是可能越來越貴,這種感受和CPI的數據有些差異,其差異您認為來自于什么?
姚景源:“現在的CPI數據,不能單看它的基本平穩,還要關注其中一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漲幅。比如服務類的價格、消費品的價格等等。就服務類的價格而言,我認為漲幅是不低的。所以,我們要關注這方面的價格上漲,要研究怎樣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這它降下來,或者說,起碼讓它能維持基本平穩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