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為進一步加強住宅平房管理,北京市住房城鄉建設委昨天發布《關于加強國有土地上住宅平房銷售管理的通知》,將住宅平房納入本市限購范圍。
《通知》明確,自發文之日起,住宅平房出售對象為居民家庭的,必須符合幾個條件,包括:沒擁有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含駐京部隊現役軍人和現役武警家庭、持有有效《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家庭,或單身人士已擁有1套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在本市沒擁有住房且在本市連續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5年(含)以上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
《通知》規定,暫停向以下幾類家庭出售住宅平房,包括:已擁有1套或一套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單身人士和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已擁有2套或兩套以上住房的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無法提供在本市連續5年(含)以上繳納社會保險或個人所得稅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
《通知》同時要求,居民家庭名下自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新購買的住宅平房,核驗購房資格時計入該家庭名下住房套數。住宅平房套數以不動產權證個數計。
北京市這一輪房地產市場調控從3月17號以來,先是住房信貸收緊,實行認房又認貸、提高二套首付比例、降低貸款最高年限,接著又對非京籍購房納稅嚴格按連續60個月計算。繼而“認房認貸又認離”,離婚一年內申請貸款按二套房貸計算,并對過道、車庫、廊道等異型房實行“三不政策”,3月26號又嚴格商住房銷售,可以說是招招劍指投資投機性炒房。
以前,住宅平房并不在限購政策范圍內,因而部分不具有購房資格的家庭開始轉而購買平房。尤其是近兩年,由于平房集中的東西城,優質學校資源豐富,一些投資投機需求通過購買平房炒房。媒體爆出的“天價學區房”,就有平房。
對于投機投資客來說,平房已不再體現居住功能,更多時候已經被當作一種金融產品,承載的是獲取教育資源或拆遷補償等利益預期。也有些買主,購置了平房、遷入戶籍后,卻閑置或出租,帶來的安全隱患和人口管理難度也不容忽視。
這一次,北京市政府嚴格住宅平房銷售管理,顯然是搶先一步堵住了炒房者要鉆的“政策空子”,也再一次表明了政府“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堅決態度,將有利于促進住房回歸居住屬性。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馬慶斌對此進行了分析與解讀。
馬慶斌:“這一次北京針對國有土地上的平房住宅又采取了新的限購政策。今年兩會以后,政府一道道加碼,設立起了一道道防線,不斷表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堅決態度。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個政策呢?目前多項數據都更加清晰的印證或者支持了經濟趨穩向好的樂觀判斷,也就是說從中央到地方在執行政策時可能會更有決斷力的布局一些基礎性的制度或者長效的機制,為房地產市場未來長遠健康的發展做一些政策上的鋪墊。
有的學者會問,是不是一道道砝碼加上以后,就不會有投機行為了呢?甚至有的學者談到,現在投機的空間基本上已經被壓縮沒了。事實上只要我們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只要有商品存在,只要供求存在不平衡,就一定會有投機空間。關鍵是我們要讓投機行為付出更多的代價,不讓它威脅整個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我們要讓住房回歸居住的屬性,讓它附帶的福利實現均等化。
北京的住房政策更具有前瞻性或者代表性,未來別的城市是否會繼續跟進?總的來講,我們還是應該‘因城施策’,不能簡單的追求一刀切式的政策。因為現在我們的政策更加講究精準性和可落實性,例如三四線城市更多的還是去庫存的問題,但是即使是去庫存,我們也要進行更加長遠的布局。
未來我們會不會制定更多的政策,讓住房回歸其居住屬性?政府和市場這兩只手應該結合起來,也就是在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政府的引導作用或者制度建設的基礎性作用也要發揮出來。政府可能應該更多的在保障房、公租房的建設包括分配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在商品房領域,我們更多的還是要強調市場的調節作用或者決定性作用,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并不是要弱化政府的作用。政府應該加強規劃和引導,查缺補漏,并保證這些政策能夠更強有力的執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