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由《中國銀行保險報》主辦的第五屆壽險業轉型發展論壇在湖南長沙舉辦。活動以“貫徹落實新‘國十條’:推進金融強國建設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為主題,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部署要求,提升人身保險業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黨委書記、總裁利明光參加此次活動,并進行了“與時俱進樹立大保險觀提升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水平”的主題分享。

圖:利明光作主題分享

利明光指出,“《意見》的發布,標志著我國保險業高質量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保險業迎來了新的春天。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明確發展什么,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也是《意見》重點闡述的內容。”

圍繞如何樹立大保險觀,有效提升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水平,利明光結合中國人壽的實踐,分享了四點體會。

樹立大保險觀要融入大局

發揮保險核心功能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平衡好金融的功能性盈利性,把功能性放在第一位。《意見》中提出,“發揮人壽保險的家庭保障和財富傳承功能”。國家繁榮昌盛是保險業基業長青的根本所在,行業必須把自身發展與國家發展、與現代化建設緊密相連,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中實現自身價值,把健康、養老、財富作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

推動健康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23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首超9萬億,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醫療健康服務的訴求與日俱增。當前,保險業要在商業健康險上持續“擴面提質”,大力拓展長護、失能保險,進一步加強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體的保險保障,持續提升健康險覆蓋面;積極探索建立商保目錄,豐富分層次、多元化健康保險產品供給,強化對醫療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的保險保障,更多地將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范圍。

加快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我國總儲蓄率長期保持在40%以上,從一般儲蓄向養老儲蓄轉變空間很大。保險業應抓住《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政策機遇,充分發揮在全面風險保障、長周期資金管理、產品服務融合等方面的專長,做強兩全、年金等商業養老業務,做大個人養老金,創新發展更多繳費靈活、保障適宜的養老產品,豐富年金領取方式和期限,更好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養老金融需求,增加全社會的養老儲備。

著力提供高質量的財富管理服務。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居民個人金融資產超250萬億,但保險在居民金融資產配置比例仍比較低,可提升空間巨大。保險業應充分發揮好險資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等特點和優勢,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的投資力度,用好用活耐心資本,推動“資金—資本—資產”良性循環,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讓客戶充分分享長期投資回報,用專業能力守好老百姓“錢袋子”。

樹立大保險觀要順應大勢

找準保險發力點

當前,我國已踏上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社會、經濟、人口均發生重大變化。保險業應因時而變,順勢而為,在把握大勢中推動自身變革。

把握人口結構變化趨勢,強化“產品+服務”供給。人口老齡化趨勢之下,人口的數量型紅利正在向結構性紅利轉變,保險保障需求正在加速從風險補償、財務保障到風險減量管理、服務保障轉變。這就需要行業把提升服務能力作為重要戰略方向,充分發揮作為支付方的優勢,積極整合醫療、健康、養老、護理等上下游資源,為客戶提供場景化、精準適配的各類服務,重塑保險的產業鏈、價值鏈,加快構建“產品+服務”新商業模式,形成新的發展動能。

把握城鄉融合發展趨勢,強化分層分類的保險服務。共同富裕、城鄉協調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方面,保險業要服務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在滿足中等收入和高凈值群體的保險需求同時,為新市民、新業態等大眾群體提供更可負擔、更可及的養老和健康保險保障,促進轉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另一方面,持續發展縣域保險,緊盯人口流向,動態調整機構布局,大力推進普惠保險,提升運營服務效率,用保險獨特優勢服務鄉村振興。

把握數字化發展趨勢,用新質生產力支撐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與數字化時代的融合創新,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所趨。行業應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與行業傳統稟賦優勢、與客戶經營全流程全周期、與公司經營管理深度融合,不斷改善銷售和服務體驗,賦能產品開發創新,提升經營效率,培育行業自身的新質生產力。

樹立大保險觀要行走大道

堅持經營基本規律

當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復雜性明顯上升,保險公司必須堅持做正確的事,以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

必須堅持長期主義。壽險是長周期經營的行業,保單負債期間一般跨越多個經濟周期,背后寄托了長期信任。近年來,外部環境快速變化,保險公司應當以長周期的視角做好當期的經營決策,把穩健經營作為基石,把長期業績表現和價值增長作為導向,堅持發展長期屬性、保障屬性強的業務,做好大類資產配置,實現穿越周期。

必須強化資負聯動。壽險業務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在公司經營全鏈條、全流程的決策中,資產和負債必須充分、高效互動。保險業應積極推進產品和業務多元,大力發展包括年金、兩全、健康險等各類險種,創新發展分紅型等浮動收益型保險產品,科學管理負債成本;資產端也應當充分考慮負債期限、成本、流動性等特征,優化大類資產配置,并更多地參與到負債端的決策之中,實現負債到資產、再到負債的雙向奔赴。

必須加快銷售渠道轉型。銷售轉型關鍵在于提升銷售渠道和銷售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綜合化能力。監管機構推行報行合一,分層分類經營,就是強調轉變銷售模式,提升經營效率,為行業銷售轉型提供了良好契機。保險公司應當把握政策機遇,以客戶需求洞察為起點開展各類銷售活動,提升多元產品承接、場景化銷售、長期服務陪伴等專業能力,實現供需更加精準適配,帶動價值和效益的提升,形成良性發展循環。

樹立大保險觀要擔當大義

用文化凈化行業生態

行業不僅要加強硬實力的建設,更應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義利觀。

一方面,要充分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五要五不”的要求,為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建設指明了方向。行業要從根本上弘揚“義利兼顧”的經營觀、價值觀,做好信用體系建設,緊抓合規意識提升,讓所有從業人員成為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塑造可信賴、能托付、有溫度的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始終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是踐行金融為民最基本要求。行業要始終堅持專業誠信,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與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嚴格執行金融產品、銷售渠道、目標客戶“三適當”要求,幫助消費者理解、選擇合適的產品服務,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長期以來,中國人壽致力于發揮保險的功能性,滿足廣大客戶的保險保障需求。累計服務個人客戶近6億人,年賠款、給付各項支出金額超1400億,承保老年人客戶群體超9600萬,積累具有養老屬性的準備金規模接近4萬億元;健康保險覆蓋群體、保險保障的范圍不斷擴大;為1.8億農村人口提供風險保額超50萬億,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保險的溫暖。發揮保險耐心資本優勢,有效服務新質生產力,科技自立自強存量投資規模超3200億元,綠色投資存量規模超4700億,累計服務實體經濟存量投資規模超4.2萬億。始終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多項核心指標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水平。截止到三季度末,中國人壽總保費已超6000億,總資產超6.4萬億,新業務價值在保持行業第一的基礎上實現快速增長,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繼續保持高位,風險綜合評級連續25個季度保持A類評級。

“展望未來,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征程已經起航,《意見》開啟行業新的發展周期。中國人壽將堅決踐行大保險觀,以提升保險業服務民生保障水平為己任,為強國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利明光表示。

編輯:張圣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