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教育部長破解得了“兒科醫生荒”嗎
2016-01-28 09:0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造成“兒科醫生荒”的根本問題不是教育問題,不是醫學院校開設不開設兒科專業的問題,而是醫療體制問題。
四川省兩會期間,媒體連續報道的“兒科醫生荒”現狀,引起了省政協委員們的熱議。1月26日,14名省政協委員聯名寫信給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建議修改教育部本科專業目錄,增設兒科專業。有委員介紹,四川省在成都之外的市州和縣城,都沒有專科兒童醫院。兒科醫生主要集中在婦幼保健院里,有的縣只有一到兩個兒科醫生,基層“兒科醫生荒”更明顯。(《華西都市報》1月27日)
這封信言辭懇切,有分析,有建議,堪稱一份另類政協提案。教育部長收信后將如何作答,暫不得而知。能夠預計的是,即便教育部積極回應,聽取政協委員們的建言,調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恢復醫學院的兒科專業,也只能起到部分緩解作用,并不能從根本上破解“兒科醫生荒”的難題。
就算現在醫學院重新招收“臨床醫學兒科專業方向”的學生,培養一位合格的兒科醫師至少需要8年(5年本科加3年住院醫師培訓)的時間,在已經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大背景下,也不能馬上有效緩解兒科人才荒的現狀。關鍵問題是:高校恢復兒科專業并未觸及兒科發展危機的根源,即醫療體制問題。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大中醫院取消了兒科門診,兒科專業畢業生沒人要。干嘛取消?因為兒科不賺錢。公立醫院面臨創收壓力,在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下,同樣在心內科,一名兒童的用藥量可能只有成人的幾分之一或者十幾分之一,醫院難以從藥費中獲取利潤。再說兒童不善表達,容易發生誤診,弄不好就會發生醫鬧,醫患糾紛風險極大。為平安計,很多綜合性三甲醫院都不愿開設兒科,開設了的也紛紛取消。
兒科在整個醫療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更糟的是,兒科的弱勢地位決定了兒科醫生的弱者身份。兒科醫生工作負荷重、職業風險高、收入待遇偏低、職稱評定難、升遷空間窄。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工作不安心,服務質量不高,人才不斷流失。
造成“兒科醫生荒”的根本問題不是教育問題,也不只是醫學院校開設不開設兒科專業的問題。如果兒科門診仍被院方視為負擔,兒科醫生仍是一個“風險高、工作累、收入低”的不吃香崗位,即使設立了兒科專業又怎么樣呢?高考考生不愿意填報兒科專業,或者畢業后走上崗位沒幾年就走人了,所以說,單靠高校設立兒科專業解決不了問題。
破解之道何在?關鍵是國家要有一攬子的總體規劃,從改革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入手,在公共財政對公共醫療衛生的投入中,提高兒科建設的投入比例,要劃定一個占比數,不能低于其他科室。為解燃眉之急,要落實好去年11月初國家衛計委辦公廳印發的《2015年兒科醫師轉崗培訓方案》,做好相關專業醫師轉崗兒科醫師的培訓工作。再就是改變多數兒科醫生集中在城市大醫院和兒童專科醫院的現狀,鼓勵兒科醫生下到基層醫院和社區醫院,并為他們提供豐厚的薪酬待遇和良好的醫療條件。
編輯:趙龍
關鍵詞:兒科門診;教育問題;教育部長;兒科醫生荒;醫療體制
廣州一醫院兒科急診缺醫生 無奈"暫停服務",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下簡稱嶺南醫院)兒科急診近日因人力不足無法排班,竟貼出緊急通知“暫停服務”,除了危重癥外不能掛號看病,引起各界關注。昨晚,珠江新城婦幼中心,夜診醫生的診室外,帶著孩子的家長在等待叫號看病。
2016-01-22 07:13:00
昨天,今冬首次“破十”的氣溫,讓醫院的兒科門診迎來“就診小高峰”,小患者們扎推看病也與“降溫”脫不了干系。重慶愛貝貝幼兒園的校醫鄧老師說,目前來看,幼兒園里小班和小小班的孩子生病的概率更高。
2015-12-15 13:40:40
在一排可愛的驢頭護眼燈下,幾名小朋友掛著吊瓶端坐在輸液室的一角,趴在桌前或閱讀或做作業……這是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兒科門診內的一幕。今天,該院在武漢率先開設兒科輸液室書香一角,方便學生打針時兼顧學習,堪稱醫院里的“吊瓶班”。
2015-11-20 09:17: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