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相關統計,2016年每天約有7億多人登錄微信。在自媒體盛行的年代,微信成為溝通交流、發布信息的重要工具,而微信及朋友圈也成為各種招生培訓廣告的發源地。在朋友圈里拜師學藝,通過微信報班學習,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但這里也隱藏著諸多微信營銷的“陷阱”,需要消費者或者學藝者格外小心謹慎。
圖片來源:網絡
訴訟
法院認可朋友圈師傅帶徒弟
陳女士曾經接受過按摩師凌丹的服務,因此加了對方的微信關注。去年初,陳羽從凌丹發的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她發帖招收徒弟。陳女士得知做這行每月收入可達到四五萬元,就主動向凌丹拜師學藝。“當時承諾4個月傳授護理和按摩技術,收取學費1萬元及兩年內的后續支持費2萬元,并承諾學完后每月給予免費技術支持一次,共24次。”陳女士說。
2016年3月,陳羽正式成為凌丹的徒弟,交納了3萬元學費。期間凌丹在酒店的客房內教授陳女士等人按摩的相關知識及技術,并實際帶領陳女士等人入戶進行實操練習。1個多月后,凌老師告知陳羽所授課程完畢,可自行出去找活干。但陳羽發現,以她的水平,并不能考取國家認可的證書,更不用說每月四五萬元的收入,她多次要求凌丹發給學習證書,但是一直沒有得到。
“教學中,凌丹所授內容為百度搜索或網購圖書的照本宣科,我認為她不能傳授正確的醫學知識,沒有教學資質。”陳羽認為自己上當受騙了。和她有類似感受的還有幾名學員,紛紛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凌丹退還2萬元后續支持費。
凌丹對此說法不認同,她表示:“現在陳羽她們是找不到活兒干,才回來找我。我收的都是學徒費,沒有支持費,因為她們的糾纏,我退了部分學費,事情已經得到了解決。”
法官認定,凌丹的招徒行為不同于一般專業培訓機構的招生,凌丹有基本的婦幼保健資格和按摩技術。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由來已久,其生源主要依靠教學者的專業技能及其在同行業的口碑,對其是否具有專業教學資質法律并無強制性的規定,故凌丹帶徒收取學徒費的方式,并無不當。關于學習后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的問題,凌丹系個人招收徒弟、傳授技術,無法提供證書理所當然,陳羽對此理應提前預見。現陳羽以此為由要求退費,亦無法律依據。陳羽交費記錄和收據上均由其書寫交納學費或學徒費,并未顯示支持費。陳羽在雙方達成和解后再訴至法院要求凌丹退費,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
法院最后判決駁回了陳羽等人的訴訟請求。
現象
微信營銷圈里有的是各種專家
隨著微信社交作用的擴大,目前微信營銷已經成為眾多機構及個人招生、招學員的重要工具,各種專家頻繁出現在微信朋友圈里,而傳授微信營銷的攻略也充斥網絡。
有的微信營銷機構號稱“6年不發一張傳單,僅靠微信傳播就擁有數百名學員”。這類營銷號召經營者要精心打造朋友圈里的專家形象,營造優質的朋友圈內容等,設計點贊送禮等互動活動,以吸引大量的轉發和報名。
有人曾計算,如一個擁有200名學生的培訓機構將招生信息發到微信平臺,假設每個微信朋友圈有30人次的曝光度,如200名學生家長同時在微信朋友圈轉發培訓機構的招生信息,將會有200×30=6000人次的曝光。
記者從微信上搜集到諸多培訓班招收學員或會員的廣告,按照培訓內容可分為幾大類:
第一類是投資類,學習如何炒股、炒匯等;第二類是醫療服務業,包括推拿按摩、針灸、口腔醫療等;第三類是整容業,包括文眉、微整形等;第四類是教育類,培訓英語、書法、寫作等;第五類是藝術類,如學習繪畫、樂器等;第六類是健身類,如武術、太極拳等;第七類是技能類,如學習烹飪、化妝等。還有一些是另類培訓,比如傳授如何交友的情感培訓。
這些招生培訓的廣告承諾都非常誘人,而且圖文并茂,但收費金額不菲,大部分在每次培訓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