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老師在考試時做了一個小小的變動,平時成績中下的學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放大了一倍的試卷和正常的試卷
因為老師在考試時做了一個小小的變動,平時成績中下的學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績。
原來,老師只是把試卷放大一倍,給學生做。
想到這個點子的老師叫孫志君,是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四(11)班的班主任,昨天,她把這個嘗試發到了朋友圈,家長們紛紛點贊。
她為什么會想到這個方法?是巧合還是真的有效果?記者采訪后發現,背后還是挺有些道道的。
日前,孫老師在班里進行了一次語文第二單元測驗,“我把試卷放大了一倍,讓班里的個別學生做放大的試卷。”
考試結束后,孫老師問其中一個男生:“這次考試有什么感覺?”男生回答:“我都做完了,看題目沒有以前那么累了。”
成績出來,孫老師心頭一喜,那個男孩子進步很大:識字部分只扣了3.5分,得了優。“這個男生平時寫作業比較慢,錯別字多,但人很聰明,學習也蠻努力的,我一直在想,他為什么成績上不去?除了其他因素,會不會是視知覺辨析能力比較弱?”
先來名詞解釋下:視知覺。
孫老師說:“視知覺跟視力不一樣,是眼睛看到的東西,折射到大腦,中樞神經再分析綜合做出反應的過程,其中又包括視知覺辨析能力、視知覺記憶力、眼球追蹤能力等,這些都與學習很有關系。”
視知覺弱的孩子,寫字比較慢,錯別字相對比較多。孫老師說,他們可能不是不懂,而是面對密密麻麻的卷子,就懵了。“我們一般的試卷大小,對他們來說可能不夠大,他們看不清,所以會把很多形近字看成是一樣的。每次考試,他們會在這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眼睛看久了會累,注意力分散,導致惡性循環。”
孫老師說,以前每次考試,這個男生基本上都是來不及完成的,這一次不僅全部做完了,成績也提高了很多,“所以我還是想把這個小嘗試繼續做下去”。
能重視視知覺,想到了放大試卷這個點子,和孫老師學過心理學很有關系。
孫老師教齡才5年,但她在2014年考出了二級心理咨詢師的證書,是學校心理輔導站的站長。
“我工作第一年的時候,就有這樣一個困惑,為什么有些孩子再怎么努力,成績就是上不去?家長也很崩潰,不知道該怎么辦?”孫老師經過學習后發現,這與孩子的智商無關,可能是生理發育的問題,導致孩子的能力與智商不匹配。
于是,她就有針對性地了解每個孩子,并把他們的能力開發出來。就以文章中的這位男同學為例,他就像一臺像素低的相機,有的孩子一目十行,他要一字一句用手指著讀才行,“所以我才會想到把試卷放大一倍給他做。這種做法不適合所有的孩子,如果班里有錯別字頻出、書寫特別慢的學生,不妨試試看。”孫老師建議。
孫老師在嘗試“放大試卷”前,跟這位男生的媽媽交流過,男生媽媽認為“這是一個有創意的做法”。
“對自己的孩子,我們也很用心,但從來沒有去關注孩子視知覺方面存在的問題。”這位媽媽告訴記者,現在有老師能個別對待不同的孩子,想出辦法,并且試用起來,作為家長是很支持的。
這次考試成績出來,媽媽發現,兒子非常開心,但卻不知道成績提高的原因。媽媽就和兒子仔細分析,覺得試卷放大是關鍵原因,“他寫作業比較慢,要比其他同學多花一倍的時間。他在家里寫作業的效率要比在學校好,可能家里練習的輔導材料都是寬版的,字體比較大。”
媽媽說,兒子是班里年齡最小的,成績一直比較靠后,她本來已經接受了這個現實,“我也給他報過閱讀、英語、數學的培訓班,只堅持了一會,兒子不想上,我也覺得他應付不了,所以就放棄了。”
為了兒子,媽媽接觸了心理學,所以知道孫老師的想法后,她非常認同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關注不一樣的孩子,“兒子還是蠻幸福的,有這樣一個懂教育的好老師。兒子整天樂呵呵的,性格還好,我現在不拿他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學會尊重他的發育節奏,不去逼他。”
而之前,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孫老師牽頭,和一些班主任、老師搞了一個“一年級感統訓練”項目,就是針對一些生理發育滯后的學生進行系統訓練。“孩子成績落后,只能把玩的時間讓位給學習,跟同學交往的時間也少了,成長過程中得到的肯定也少,自信心低,可能會對整個人生有影響。這樣的學生現在有不少,越早干預效果越好。”
需要老師特別關注的學生,真不少
孫老師的一個小動作,看似隨意,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因材施教”。
孫老師說,在歐美國家,一些大型的考試中,針對一些特別的孩子,是允許把試卷放大的,這也是慣例。
那為什么在我們身邊,卻很少看到這樣的方式?
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路校區的鄔校長承認,大部分老師對于孩子的個別情況,是很難進行個別判斷的。“這個需要專門觀察,而且懂得一點醫學、心理學知識,老師才能判斷出孩子為什么成績不理想,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現實是,需要老師特別關注的學生,不是個例。
錢江晚報學能拓展中心的教學總監呂敏告訴記者,他們曾對杭州2萬名學生、500多名老師做了一個調查,結果發現30%的孩子存在讀寫障礙。
呂敏說:“讀寫障礙是一種非智商因素,大部分學困生智商是正常的,以前歸因于學習態度問題,其實是生理性的原因,導致智商無法正常發揮。”這些讀寫障礙的學生不適應常規性的學習,成績不好,沒有自信,特別需要因材施教,“而擁有專業知識的醫生無法介入學校教育。比如,醫生對家長說,你的孩子適應不了那么多作業。當家長把醫生的建議告訴老師后,老師的反應往往是,作業是不能減少的,除非有醫生證明,而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問題,又沒有達到開證明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