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星光計劃”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首次迎來德國代表隊,與中國學生同場競技。彭德倩 攝
■本報記者 彭德倩
“去年參加一所職校汽修專業職業體驗日,感覺這樣的教育氛圍和職業導向太符合我胃口了,回來路上就跟媽媽說,‘我以后能不能上這樣的學校?’她當時就給了我一個肯定的回答。”
昨天舉行的“第十二屆新解放教育講壇”上,上海市工業技術學校一年級學生馬旭峰講述著自己的選擇——他中考成績590分,進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不難,最終在對機械的興趣指引下,報名上海工業技術學校中本貫通機械工程專業。對未來,他和他的家庭信心滿滿。
由市教衛工作黨委、市教委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共同主辦的“第十二屆新解放教育講壇”,主題為“遇見未來的自己”。
職業教育關乎終身發展
孩子快樂成長與職業教育的話題,引發熱議。如何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中職生升學“立交橋”現在可以直接與本科銜接,成才“立交橋”何時會向碩士、博士邁進?職業教育在人才培養和就業導向方面的趨勢如何?不少家長牽掛在心。在各方專家、學生的討論之間,上海職業教育的當下與愿景正被立體描摹。
上海師范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博士點學科帶頭人、上海杉達學院校長李進說,正在構建完善中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基本理念。他還打了這樣一個比方,職業取向的選擇,就像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剩余的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愛上“很辛苦的工作”
在當前產業能級提升的大環境下,技術人才可以有怎樣的成長路徑?全國技術能手、“80后”造船工匠代表張冬偉講述了自己怎樣扣“第一顆扣子”,及職業道路上的三個重要時刻。
“初三那年我選擇了滬東技校電焊專業,每次鋼板燒焊完成,都會看一下自己的成果,像在欣賞藝術品。學生時期我的產品并不漂亮。可那有什么關系?誰也不是天生就會燒電焊的,年輕就是資本,勤能補拙。倔脾氣上來,多看多問多練。功夫不負有心人,畢業時我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滬東造船廠,徹底愛上了這一行。”張冬偉娓娓訴說著,第二次轉變,是在廠里遇到了好師傅;第三次轉變,是加入技術要求極高的LNG 船建造項目。這一切內外部環境都如同階梯,激勵他不斷向焊接技術的最高點攀登,讓他從這一外人看來“很辛苦的工作”中,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也找到了自己的未來。
職業學校“香起來了”
兩位一線教育管理者的觀點,同樣在會場引來陣陣掌聲。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與職業院校、大眾汽車、永久自行車,以及同濟大學農學院、機械學院合作,積極推進學生職業體驗。“我希望以后的職教和普教,不是因為分數分成兩個天地,而是因為學生的選擇融合在一起”,副校長易建平說。市城市科技學校校長張巨浪,則有作為職業學校校長“香起來了”的深刻感觸。原來,隨著校內“高大上”實訓中心向社會開放,越來越多的家長想帶著孩子參與職業體驗。
市教委副主任郭為祿說,近年來,上海在中高職貫通、中本貫通、國際水平標準的構建,以及現代學徒制試點等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探索,有力促進了上海職業教育的發展。他表示,本市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