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遼寧省阜新市通過構建多維度困境兒童關愛體系,讓8000余名特殊兒童在溫暖陽光下茁壯成長。記者近日走訪發現,從政策保障到精準幫扶,從物質援助到心靈護航,阜新正以“小切口”撬動兒童關愛“大工程”,用政策溫度、社會熱度和創新力度,為困境兒童編織一張從“保生存”到“促發展”的立體守護網。
制度創新筑牢保障根基
“感謝叔叔阿姨送來的助學金,我們一定會努力學習。”春節前夕,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舊廟鎮小包姐弟收到3000元助學金時的真摯話語,折射出阜新市兒童關愛工作的溫度。作為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阜新市將兒童關愛納入黨政“一把手”工程,創新推出《阜新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圍繞教育、醫療、空間改造等領域制定72項具體舉措。同時,以“厚道阜新·心中有你”民生工程為引領,民政、教育、婦聯、團委等多部門聯動,共同打造了一張覆蓋城鄉的困境兒童守護網。
其中,市民政局牽頭出臺了《阜新市關于進一步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細化6類工作范本,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機制,將8000余名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納入動態管理數據庫,確保“底數清、情況明”。2024年,阜新市成功爭取中央福彩公益金300萬元困境兒童服務保障試點項目,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地區,為精準幫扶注入強勁動能。
精準幫扶溫暖成長之路
在阜新市兒童福利院,孤殘兒童正通過繪本和游戲療法學習情緒管理;在偏遠鄉村小學,“向日葵社工”團隊通過生存訓練營教授急救、防災技能……這些場景是阜新市“物質+精神”雙軌幫扶的縮影。市教育局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實施“5個100%”工程,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入學率、隨遷子女入學率等全覆蓋,累計為留守兒童建立成長檔案3200余份,開展“周末課堂”“親情連線”等特色活動500余場。
針對困境兒童居住環境問題,阜新市同步完成6處“幸福小院”改造,提升兒童生活品質。團市委推出“云端相伴”假期成長陪伴計劃,組織高校志愿者為近400名兒童提供線上課業輔導;市婦聯“白海豚愛心媽媽”項目發動1596名愛心媽媽結對幫扶2093名兒童,常態化開展學業輔導、心理疏導和節日陪伴,用家庭溫暖彌補情感缺失。
社會協同激活公益動能
在阜新,關愛困境兒童已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生動局面。市慈善總會聯合青年企業家發起“關愛留守 情暖阜新”數字公益活動,累計籌款32.8萬元;遼健集團阜新礦總醫院為鄉村小學義診,惠及師生數百人;糖尿病醫院與兒童福利院建立康復合作機制,定期為孤殘兒童體檢;青年企業家為特困兒童月月(化名)提供每月1000元資助直至大學,用行動詮釋社會責任;公益項目“玉良助學基金”2024年資助學生123名,發放助學金24.6萬元;“慈善助學”項目惠及324人,發放助學金97.2萬元。此外,“關愛明天——為希望續航”項目為阜彰兩縣4所困難小學配備愛心體育室,捐贈900套安全可調節課桌椅,總價值達43.34萬元。
文化賦能傳遞城市溫度
阜新市還通過兒童友好城市LOGO征集活動,吸引全國425件作品投稿,并舉辦“龍娃唱家鄉”主題曲傳唱等活動,讓兒童成為城市建設的“主角”。市兒童福利院開設鋼琴、書法興趣班,鼓勵兒童參與社會實踐。市特殊教育學校建立“醫教康”融合機制,為殘疾兒童提供個性化康復方案,實現教育康復一體化。這些創新探索不僅賦予兒童成長動能,更在全社會營造了“幼有善育”的濃厚氛圍。
“守護兒童不僅是責任,更是城市文明的底色。”市民政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阜新將持續深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兒童為本”模式,讓每個困境兒童都能在同一片藍天下健康成長。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阜新市累計結對幫扶兒童超3000名,募集善款超百萬元,惠及兒童近萬人次。這座厚道之城,正用實際行動詮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為新時代兒童福利事業交出一份溫暖答卷。(阜新市委宣傳部)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