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2017年春運第一天,高鐵盒飯問題再次“搶占頭條”,鐵路部門餐飲服務“15元盒飯不斷供”政策,悄然發生了變化。有網友反映,在高鐵上買盒飯時,被告知“不斷供”的15元盒飯賣光了,而且高鐵服務人員稱,不會再進行補給。(1月17日《央視網》)
春運就像一場盛會,每年都會如約而至,春運期間會產生各種相關議題,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焦點。結合現實不難發現,“高鐵盒飯”已成為近兩年春運期間的的慣例性話題,去年人們為“高鐵盒飯定價40是否合理”爭論不休,今年“15元盒飯該不該限供”再成焦點。
近年來,高鐵憑借速度快、體驗優等優勢成為不少旅客春運歸鄉的首選,大部分旅客對高鐵上取消“15元盒飯不限供”的做法表示不理解,更有一些流露出不滿,站在自身角度橫加指責。然而,筆者認為,高鐵盒飯怎么供應、供應什么都應該具有市場化思維,消費者在面對這一規定時應保持足夠的理性,不該讓輿論成為綁架市場的手段。
不少旅客從鐵路服務的公益性出發,認為15元盒飯售完即止違背了其服務的本質,但筆者認為,在市場化環境下,國有企業承擔服務職能不假,但也不能完全拋棄其本該考慮的經濟效益,況且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該項服務政策的調整恰恰是服務意識進一步提升的表現。
“取消15元盒飯不斷供”并不是否定“15元盒飯”,不過是順應市場的簡單調整,新的背景下,鐵路應根據旅客的實際需求及時調整政策,針對多樣化需求滿足旅客高、中、低等不同層次的餐飲需求。
交通工具上的物價,由于其特有的性質,出現一定溢價本屬正常,餐飲的定價是按照市場需求來決定,高鐵乘客消費需求相對較高,很多旅客都希望吃得好點,會選擇價位高一些的盒飯。同時,高鐵上餐食采用冷鏈盒飯保質期為72小時,旅客在列車上吃到的盒飯都是新鮮有保證的,假如不限供應,而購買的數量較少,將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一面是對服務質量“吃毛求疵”,另一面鐵路“債臺高筑”,假如負債數字再攀新高,最終傷害的始終是旅客利益。
總之,鐵路餐飲的供應模式應該交給市場現實,不能為了滿足輿論而委曲求全,輿論不免有偏頗之時。中國鐵路總公司相關負責人近日回應稱,目前中國鐵路餐飲供應已經發展到400多個品種,不但有10元以上的,還有很多10元以下的。因此,與其過分關注高鐵15元盒飯,不如放大視野,聚焦鐵路餐飲服務規定的實施效果,否則便存在轉移公眾注意之嫌,畢竟如何把更多經濟實惠的餐食提供給乘客是鐵路部門應有的責任和義務。(文/劉巖)
編輯:
王丹蕾
關鍵詞:
高鐵;盒飯;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