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后種植的薄皮核桃(央廣網記者 孟曉光 攝)
央廣網邯鄲6月18日消息(記者王志勇孟曉光)日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綠色中國行動》報道組來到河北省涉縣,采訪該縣在退耕還林、青山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經驗,并就推進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等方面工作,對涉縣縣委書記李書生進行了專訪。
記者:今年是國家重啟退耕還林生態補償的第十五個年頭,涉縣作為全山區縣,退耕還林工程對當地山區生態修復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請您介紹一下,實施退耕還林以來,涉縣取得了哪些成效,在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方面有哪些具體表現?
李書生:2002年全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涉縣歷屆縣委縣政府都把它作為全縣產業結構戰略調整,作為富民生態建設和增收的重要舉措來抓。十多年來,涉縣通過退耕還林新增林地面積31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保持每年提高一個百分點。現在全縣的森林覆蓋率達到52%,比2002年提高了13.5個百分點。可以說,涉縣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這是十多年來鍥而不舍努力的結果。
涉縣退耕還林取得明顯的生態效益。森林覆蓋率提高,空氣質量明顯改善,原來已經消失的黃羊、豹子、野豬等野生動物重新出現在山林之中。
經濟效益也開始顯現。退耕還林直接帶動了農民致富,在我們新增的31萬畝林業用地中,核桃林有18萬多畝。核桃林既有生態價值,也有經濟價值,是涉縣本地優勢樹種。種植一畝核桃林,農民收入在三千元左右,比小麥、玉米和一般的經濟作物增收效果要明顯得多。退耕還林以來,涉縣增加了1600萬斤核桃產量,1000萬斤花椒產量。現在,涉縣用本地產出的核桃、花椒、黑棗、柿子等農產品為原料進行深加工,比如說將核桃加工成核桃油,成為一種非常好的保健品,在市場上廣受歡迎。
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提升的同時,退耕還林還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通過退耕還林,全縣有五萬農民從田間勞作當中解放出來,到外地或我們園區的企業里打工,不僅增加了他們的收入,對城鎮化的推進也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可以說,通過十多年的實踐,退耕還林工程促進了涉縣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巨大發展。
記者:下一步,涉縣在綠色發展方面有怎樣的工作目標和部署?
李書生: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做好退耕還林工作,另一方面還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在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上下更大地功夫。綠色崛起對涉縣來講尤為重要,我們提出的目標是:建設守望著藍天白云,擁抱著青山綠水,呼吸著清新空氣,聆聽著鳥唱蛙鳴的城鄉統籌示范區。
具體來說,進一步開展好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的工作。比如說去年,我們動員所有的機關干部開展人均1畝林的植樹造林活動。
第二方面,在綠色崛起的同時,還要大力調整經濟結構,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著重利用涉縣當地的綠色資源優勢發展新興產業。發揮農業資源優勢,以本地的核桃、花椒、黑棗和柿子為原料,進一步深加工,生產核桃油、果酒和其他保健性飲料,提高傳統農副產品的附加值。利用涉縣空氣質量好,光照條件好的特點,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已經建成河北省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正在建設河北省重點項目---純電動汽車裝備制造項目。這意味著,用太陽能發出來的電驅動純電動汽車,形成清潔產業鏈。
最后,涉縣作為革命老區,八路軍第129師在這兒戰斗生活6年之久,留下很多好的傳統,好的作風。因此,涉縣干部的作風可以說是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敢于擔當的。涉縣的民風也非常樸實、剛直。這些為涉縣的發展創造了非常好的基礎和環境。下一步,我們將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加快科學發展、綠色崛起。我們承諾“我們要做轉型升級的先行者,綠色崛起的排頭兵,城鄉統籌的示范縣,美麗邯鄲的第一名片”。
記者:剛剛提到“綠色崛起”,在這個過程中涉縣如何平衡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李書生:一方面我們通過生態、經濟兼有樹種的種植,直接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再通過農副產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和市場售價,使相關產業得到提升,經濟得到發展。同時,如今的涉縣天藍水碧,山清水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一方面是投資者,一方面是旅游者。最近,天津冶金職業學院決定在涉縣建設分院,因為這里有生源,更重要的是學校看重了涉縣山清水秀的的環境。
隨著森林覆蓋率的提升,空氣質量不斷好轉,越來越多旅游者開始親睞涉縣。現在,涉縣有3個4A景區,下一步準備爭創一家冀南地區唯一的 5A景區。實現這個目標之后,將會吸引更多的游客來涉縣,大大推動全縣旅游產業的發展。現在,涉縣不僅是全國綠化模范縣,退耕還林工程先進縣,而且還是國家園林縣城,全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示范縣。這些成績的取得,本身就是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和統一的最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