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西海固地區近1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倍多
2014-09-20 23:15: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固原9月20日消息(記者許新霞)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第五次固原工作暨生態移民工作會上獲悉,近10年來,“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9縣區的地區生產總值從2003年的63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324億元,增長了4.1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從1.6億元增長到24.8億元,增長了14.5倍。
西海固地區包括固原市的4縣1區和同心、鹽池、海原、紅寺堡4個縣區。目前,該地區特色產業持續發展:馬鈴薯、草畜、冷涼蔬菜、中藥材、林果、苗木,還有旅游、勞務等產業有了一定規模,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由過去的小打小鬧轉變成現在的主導產業,有的還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一大批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使當地百姓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固原中心城市和各縣城、特色小城鎮、新農村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率10年提高了14個百分點;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退耕還林(草)845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了5個百分點,南部山區小氣候明顯好轉,降雨量逐年增加,山青水秀、空氣清新、生態良好成為一大特色。當地通過大力推進扶貧開發與生態移民、實施惠民工程,加快教育、文化、醫療等社會事業發展,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收入大幅提高。9縣區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5582元提高到2013年的17784元,增長了2.2倍;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295元提高到5247元,翻了兩番。近10年成為西海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老百姓得到實惠最多的10年。
據介紹,近10年來,西海固地區已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態移民使近50萬貧困群眾搬出了大山,勞務輸出使51萬人外出務工增收,危窯危房改造使15.7萬戶群眾住進了新居,一系列安全飲水工程使175萬人喝上了安全干凈的水,新農合、新農保、文化下鄉等惠民政策的落實使每個老百姓得到了實惠,上學難、看病貴的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盡管如此,會議指出,相對其他地區而言,西海固地區的發展程度仍然最低,基礎條件最弱,民生差距最大,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最多。從發展看,西海固地區的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56.3%,但GDP僅占全區的12.6%,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僅占全區的8%,產業支撐能力弱,缺乏大企業、大項目帶動,生產力水平總體上處于較低層次。從民生看,全區百萬貧困人口中的87%集中在西海固地區,貧困面大、程度深,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一地區的城鎮居民收入比全區平均水平低4049元,農村居民收入比全區平均水平低1684元,公共服務水平與全區其他地方的差距也比較大,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艱巨。從基礎條件看,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生產生活條件較差,水、交通等瓶頸制約依然突出,城鎮化程度較低、承載能力不強,絕大多數地方的生態環境依然脆弱,許多地方到現在還是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
會議提出,沒有西海固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區的小康。下一步,寧夏將出臺加快西海固地區發展的《若干意見》,將把扶貧開發作為重中之重,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特別是貧困人口和移民收入為核心,著力提升特色產業競爭力,著力提升生態環境承載力,著力提升社會和諧凝聚力,使西海固地區的發展與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相適應。力爭到2017年,每年減少貧困人口10萬人以上,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12%以上,力爭2/3的縣區小康實現程度達到80%。
編輯:劉云龍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