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郴州11月15日消息(記者傅蕾 通訊員雷興)連日來,湖南嘉禾縣對全縣的地名進行信息歸檔,已成功為轄區內6082個地名辦理了“身份證”。
隨著近年來撤鄉并鎮的鋪開,縣域內許多的地名發生變化,失去了有效的“身份證”,為給各地的地名“正名”,方便群眾查詢,該縣及時組織業務骨干成立專門的地名普查外業勘查工作小組,集中時間對全縣10個鄉鎮,共167個行政村,33個居委會,2072個村民小組的歷史地名及現今地名進行了深入調查和采集信息。
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該縣采取“五不走”的辦法。準備工作不細不走,各單位、各鄉鎮指派聯絡員負責相關行業地名信息資料的提供,選配組織能力強的同志擔任具體業務負責人,制定村干部聯絡方式和任務分配表等。
地理信息不清不走。力求從各條渠道匯集到普查人員的地理信息,避免一地多名、重復地名。根據掌握到的信息了解反饋,及時對地名信息逐一進行摸底調查,核準地名后,再弄清地名的標準名稱地名、曾用名、地名的來歷及含義,地名命名時間,地名的歷史沿革、地理的實體概況等。
資料數據不全不走。為使資料數據填寫清楚,該縣認真做好外業工作底圖,按照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根本規矩,把每一條地名標注在工作底圖上,然后羅列地名清單,指導各鄉鎮、街道、村級地名協查人員進行地名調查表的正規填寫,并把各類到附加層性信息內容,填寫完整,對不規范地名進行標準化處理。
數字不準不走。為了把握數字的準確性,該縣在做到“六統一”:村委會村民小組的設立年份統一由民政部門提供;道路、橋梁的設立年份,統一由交通部門提供;水庫河流的設立年份統一由水務部門提供;山林的設立年份統一由林業部門提供;學校的設立年份統一由教育部門提供;單位的設立年份統一由縣編辦和地名辦提供。
地理實體坐標采集,攝相不明不走。外業人員通過地名調查與信息登記,最終確定地名實體的坐標,采用CSCG2000坐標系統,坐標定位精度優于20米。點狀地物以地理實體中心位置為準,采用高精度手持GPS(定位精度3-5米)進行坐標采集,線狀地物如河流、道路、管線等等,起終點都要進行坐標采集,并分別進行現狀拍照。
經過4個多月的地名外業調查,工作隊分別采集了陸地水系名稱198條,陸地地名稱1236條,行政區域名稱11條,群眾自治組織名稱2272條(村委會167條、村民小組2072條、居委會33條)。非行政區域名稱32條,居民點名稱(自然村)862條,交通運輸設施名稱223條,水利電力設施名稱256條,紀念地旅游景點名稱78條,建筑物名稱172條,單位名稱742條。制作地名標志登記表6082份,拍攝多媒體照片11000多張,為建立地名普查檔案,實現地名普查檔案的數字化管理提供了準確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