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tkqou"></i>
  • <i id="tkqou"></i>
  • <i id="tkqou"></i>

          央廣網

          新聞中心 > 央廣網國內 > 國內滾動

          央廣網

          “常熟童工”輟學真相調查

          2016-11-30 06:52:00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常熟童工”輟學真相調查

            “常熟童工”視頻里光著臂膀在小作坊干活的輟學少年

            “常熟童工”輟學真相調查

            在關嶺縣,臺球廳成了輟學孩子消磨時光的最好去處 攝影/本報記者 楊寶璐

            從貴州安順市到江蘇省常熟市,距離約有1900公里。小韋乘坐大巴花了兩天多時間,幾乎橫跨了中國。

            這是他15歲的生涯中走得最久最遠的一段路。今年2月,輟學近兩年的小韋來到常熟的一家作坊打工。直到11月,作坊因涉嫌雇用童工而被查封,他一共在這里工作生活了9個多月。

            來到常熟這么久,對于這個城市而言,他卻是個陌生人。除了廠房和宿舍以外,他一次也沒有去過其他地方,他不認識路,而且也沒時間出去玩。

            像小韋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在長長的生產線上,他們的存在是公開的秘密——作坊老板、中介,甚至家長與他們自己都心照不宣。根據常熟市相關數據統計,自2012年以來,常熟人社部門共查處使用童工案件107起,涉及使用童工211名。

            出來的時候,他們都對外面的世界抱有美好的幻想,但單調而繁重的工作卻將他拴在了工廠的縫紉機前。

            上班、睡覺、玩游戲,成了他們周而復始的日常,像車輪一樣,碾過他們的青春。

            外面的世界不精彩

            qq空間是為數不多用文字描摹生活的地方,內容一成不變:10月10日凌晨1時19分:終于下班咯,11日晚上11時:下班咯

            直到工廠被政府稽查人員敲開之后,這城市的樣子,才一點一點地展現在小韋眼前。

            幾天前,梨視頻公布了一段視頻,不少未成年人在常熟的小作坊里當童工。當地政府部門立即展開行動查封作坊,根據北京青年報記者掌握的名單,在找到的10名童工中,有7名來自于云南和貴州,小韋就是其中之一。

            從11月22日起,4名孩子被安置在一家酒店里,有政府工作人員全天候陪同,負責他們的飲食起居。在等候父母來接他們的這段時間里,他們就呆在房間里看電視、玩手機游戲。晚上,工作人員則和他們住在一起,偶爾帶他們出去遛遛彎。

            這是小韋來常熟以來,第一次這么悠閑自在。在作坊里,他們和自己操作的縫紉機一樣,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在不停地運轉。早晨8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因為是計件工資,小韋每天約要完成800件。在產量面前,老板訂下了嚴格的時間要求。“只有吃飯時可以休息,一般十幾、二十分鐘,不超過半小時。”累了就戴著耳機聽聽歌,手不停,作為流水線上的一顆鉚釘,他停下來,意味著下一環節就會遲滯。

            qq空間是他們為數不多用文字描摹生活的地方,空間裝飾得很炫,內容卻一成不變:10月10日凌晨1時19分:終于下班咯;11日晚上11時:下班咯;另外一個孩子小楊則在11月15日怨念道“今天其他廠都放假,就我們廠不放”。

            同廠的小劉告訴記者,有時候加班晚了,第二天起不來,老板會去宿舍喊他們,“很多時候上班都是打著迷糊。”每個月,他們只能在1日休息一天,節假日也只有端午可以休息。

            沉默,是疲憊生活的常態,本該愛玩愛扎堆兒的孩子們只能自己找樂子。玩手機成了不可替代的娛樂,即便工作到很晚,睡前也得打一會兒游戲,“有時候甚至通宵玩游戲。”小韋告訴記者。正因如此,老板擔心他第二天沒精神,影響生產,會在12點收走手機。

            幾乎每個人都有撐不下去的時候,大約在7月時,小韋差點辭職回家。長期的加班讓他覺得有點吃不消——2月份作坊老板馮某去他家,跟他父母商量要招工的時候,他沒想到這工作這么累。父母也沒多想,只是囑咐馮某要照顧好小韋,就由他跟著老板遠走異鄉。

            讓他堅持下來的動力,是沒有結算的工資。“走了沒法結賬,扣下的工資就不給了。”小韋介紹說,他們4個“童工”每個月的工資是2500元,老板每月先會支付1000元作為生活費,剩下的等到年底結算,如果提前走,被老板扣下的那一部分就算白干了。

            擋不住的輟學腳步

            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打工回來的輟學生,往往在班上繞一圈,一些動搖的學生就跟著走了

            1900公里以外,在不少小韋的同齡人眼里,這樣的生活,卻是值得艷羨的。

            不讀書,就打工。這在小韋的家鄉貴州,幾乎成了一種共識。小韋告訴記者,他還有5個同學也在江蘇打工,工作內容和他差不多。越往鄉鎮走,輟學的情況就越嚴重。

            據新華網報道,2015年,貴州省的初中輟學率為1.17%,但真實的情況還要嚴峻。在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的一所中學教數學的鄭超(化名)告訴北青報記者,初中剛開學,一個班齊齊整整60多個學生,初一沒結束就走了四五個,初二再走幾個,初三班上就能空出十來個了。到初中畢業時,往往一個班的學生數只有五十個出頭。

            和小韋情況類似,這些孩子離開學校,能找到工作的就去打工,找不到工作的就在街頭晃蕩。

            這些出去打工的孩子,雖然賺錢不多,但每次回來,都能引進一股二手的“潮流”。

            “一年能攢下5000元就不錯了,過年一回來,先買個二手摩托車。”鄭超說。出去的孩子不一定會變成熟,但一定變得“社會氣”。前幾年,他們穿著帶破洞的牛仔褲,燙個殺馬特的發型,往摩托車上架倆低音炮,轟地在縣城的馬路上飆出去,馬達顫抖著怒吼,混合著低音炮功放的音樂,引來昔日同學紛紛注目。

            這也是老師們最為緊張的時候。往年,鄭超從來不允許外出打工的學生打扮成這樣出現在教室門口。“有些孩子一看以前的同學打扮成這樣,覺得很拉風,自己也會跟著學。”

            往往一個回來,在班上繞一圈,一些動搖的學生就跟著走了。

            “學不進去。”小韋告訴記者。小學時,他還是個乖孩子,學習成績也不錯,但上了初中之后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成績就落了下來。終于,在初一快結束的時候,小韋提出了退學,父母沒勸,“他們知道勸我也沒有用”;學校老師也沒有挽留,“現在的老師哪有勸的,都是隨自己”。

            這樣的想法,讓老師們覺得冤枉。

            學生流失的原因千奇百怪,有的悄不作聲兩三天不上學,老師打聽到家門上,才知道學生已經出去打工了,還有一次,鄭超發現自己代課的一個班有兩個學生沒有來,問班主任孩子干什么去了,班主任跟他說,“你問這做啥,人家回去結婚去了。”

            在縣里另一所中學教八年級語文的李娜(化名)也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她所帶的班級上就有同班的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雙雙輟學結婚。“他們是娃娃親,現在好像已經懷孕了。”李娜說。

            窮并不是輟學的首因

            這里沒有那么多連溫飽都滿足不了的窮,在老師們眼里,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差,才是孩子們輟學的原罪

            網友對于常熟童工的評價莫衷一是,不少人認為,是貧窮導致了輟學,而到東部發達地區打工,則是為他們打開了另一扇門。

            但這種原因,被多位老師否定。 “我們承認,窮是導致一部分學生輟學的原因,但絕對不是主要原因。”多位中學老師向北青報記者強調道,“尤其在縣里,那種溫飽都滿足不了的窮很少。”

            語文老師康明(化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政策,貧困生每年有1250元的補助,分攤下來每學期625元,學校提供一頓免費的午餐,而晚餐也只需要三元。如果節省一點,完全可以解決一個貧困生的溫飽問題。況且,在義務教育階段,所有的學費、書本都是免費的。“我們班上就連自己印的復習資料都不會向貧困生收錢。”鄭超說。

            在老師們的眼里,社會和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差,才是導致孩子們輟學的原罪。

            “別的地方學生搗蛋,老師有時候會停課讓學生回去反省,在我們這兒從來不敢這么做。”李娜說,在這里,如果讓學生停課反省,相當于就讓他們輟學。“他們會跟家長說,老師不讓我上了。”

            為了減少學生輟學,當地的教育部門給學校下達了控輟保學的任務,每當班上有學生輟學時,班主任都會去學生家里反復做工作,但收效甚微。

            幾年前,康明到一個學生的家里家訪,興許是被老師嘮叨得煩了,學生直接操起鐮刀,威脅要砍他。家長在旁邊勸,說的話卻是“老師你看見了吧,我們是真的管不了。他不想讀就不讀了吧”。

            這件事情讓康明一直記在心上,伴隨著他從鄉鎮的中學一直來到縣里的中學。

            家長們所表現出來的淡漠態度,時常讓老師們有一種無力感。今年3月,李娜帶初三班級,就差三個月就要中考了,學校組織了一次家長會。那一天,李娜專門穿了一身正裝,提前站在講臺上等著,令她難以置信的是,班里一個家長都沒有來。

            茫然是孩子的普遍狀態

            狹如一線天的升學希望,讓不少家長和學生都質疑讀書的意義。放棄,變成了最容易的選擇

            茫然。這是很多這里瀕臨輟學的孩子的普遍狀態,他們不只是不想讀書,事實上,他們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

            “沒想過那么多,就是單純想出來。”小韋回憶道,當初離開學校時,他并沒有想過打工自食其力,只是覺得趁年輕出去闖闖、見見世面,比在家里呆著要好。

            在關嶺縣,能堅持讀到高中的并不多。李娜告訴記者,今年6月,畢業班500多名學生,只有200多個考上了高中。

            “要是能考到全省有名的安順二中,上個好大學,差不多就有保障。”鄭超說。2016年中考,安順二中的分數線是549分,數據顯示,關嶺參加中考的3047名學生中,只有12.83%分數達到了500分以上。

            這狹如一線天的希望,讓不少家長和學生都質疑讀書的意義。加之不少學生都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著無力輔導學習的爺爺奶奶生活,放棄,變成了面對學業困難時最容易做出的抉擇。

            鄭超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失敗的老師,因為他從來沒有帶過“重點班”的學生。

            而在這里,普通班,差不多就意味著“與高中無緣”。鄭超給北青報記者舉了個例子,他在鄉鎮中學教書時,畢業年級300多人,只有50多人能夠擠過中考的獨木橋,剩下的學生,都只能在輟學與去職高中選擇。

            薄弱的小學階段教育,讓初中老師的課程幾乎上不下去。語文老師說,小學畢業生還分不清聲母韻母,寫不全自己的家庭住址;數學老師則說,初一一上課就蒙了,因為學生乘法除法都還算不清楚。

            “很簡單的題,100分的卷子,能考40分就算是可以交待了。”鄭超說。

            偶有清醒但乏力的學生找他談心,不安而惶惑,“老師,人家沒讀書的出去打工都能賺那么多錢,我就算讀完初中,又能怎樣呢?”

            他只能盡力去安撫這些孩子,盡量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來說服他們。“我拿自己跟自己那些沒讀書的朋友做對比,至少我現在是個老師,而我的那些沒讀書的朋友們,他們更多是在混日子。”

            然而這么漫長的人生經歷,對于年輕的孩子們來講,遙遠得甚至不真實。真實的是網吧里并肩打怪的伙伴,與游戲中的分數和排名。

            周日下午五六點,本該是寄宿生返校的時間,北青報記者卻在網吧見到了不少稚嫩的面孔,一邊是電腦屏幕照映出來的專注,另一邊則是臺球桌頂燈光照耀下的雀躍。不少人背著書包,但詢問起來,每一個都說自己年滿十八周歲。

            出去容易回來就難了

            一年年學生來了又去,教書、勸學,康明看不到希望,十來年了,改善不大……

            “既缺乏社會道德,又缺乏社會認同感。”康明說,“老師和學生都缺。”

            今年是他教書的第13年。這13年里,最讓他自豪的是教出了考上名校研究生的學生。但更多的是失落,他初為人師時教的學生,甚至還有服刑的。

            但他很少給自己現在的學生講研究生的故事,他把這份榮耀埋在心底,這是作為一名老師隱秘的欣慰與驕傲,“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這太遙遠,不想給他們太多夠不著的東西。”康明說。

            康明最不想在街頭看到自己曾經的學生——去外地,或許還意味著自謀生路,而在街頭晃蕩,則意味著渾渾噩噩地混日子。而學生們也同樣不想看到他。街頭偶遇,總是遠遠地躲開,或者低頭不打招呼就走掉。

            見識過世面的小韋尚未想好今后的日子。他想回家學點計算機技術,小劉則決定補補課,“回去就該上初二了,應該還能跟得上。”

            大部分輟學的孩子,離開學校就再也沒有回來。有些家長不甘心,強行把孩子送回學校,可是在外面心野了,即使勉強回到課堂,能堅持下來的也很少。

            2014年,有個家長找到鄭超,求他再收下兒子。“他初一就輟學出去打工了,但學籍一直保留著,現在回來直接跟初三班。”鄭超沒有抱太大希望,“畢竟太遲了。”

            但他還是收下了這個學生。考不上高中,考上職高也行。這里一直是重慶職高的重點生源地,不少老師去重慶的職高考察過,“那邊的教育至少比我們領先20年。”老師們說。某些熱門專業,如汽修、計算機和服裝等專業,畢業后的薪資甚至比老師都高,這對于考不上高中的學生來說,莫不是一條好出路。

            學生回校之后,鄭超照例找他談話,要求他把“莫西干頭”剃了,稍微努力一下,但僅僅安分了一天,到第二天晚上,鄭超去學生寢室查寢,這名學生已經翻墻逃了出去。

            一年年學生來了又去,教書,勸學,康明看不到希望,“十來年了改善不大”,但又不忍放棄。

            剛剛開學兩個多禮拜,張宇(化名)就坐不住了。沒等老師對他有更深的了解,他就開始曠課。勉強挨到11月,便再也不肯去學校。

            沒人知道他家在哪兒,康明按照同班同學提供的信息找到了張宇的母親。康明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宇的父親嗜賭,全家只依靠母親擺攤來維持生計。全家四個孩子,沒有一個初中畢業,張宇是最小的一個。

            張宇的年齡實在太小,連打工都沒處去,只得在街上逛蕩,去網吧打游戲。母親不給他零花錢,但他從不缺錢,在紹興打工的大哥,一給就是幾百元。

            張母對街上網吧的熟悉程度,甚至比對自己兒子更深。她帶著記者去網吧找兒子,網吧管理員都認識她。但張宇不在網吧,她不知道兒子還喜歡去哪兒,也不知道兒子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甚至連兒子的手機號碼都不知道。

            母子最近一次交流,是她勸兒子回去讀書,氣急了,她抄起一根鐵棍往兒子身上打去,張宇還了手,撞碎了街邊賣小吃的小推車的玻璃,到現在,她的后腦還在疼。

            本版文/本報記者 楊寶璐 鄭林

          編輯:付若愚

          關鍵詞:童工;留守兒童;控輟保學;康明;生源地

          說兩句

          相關閱讀

          童工每天工作14小時,不聽話還挨打!這里面有你的孩子嗎?

          日前,一段名為《實拍常熟童工產業:被榨盡的青春》的視頻,曝光了“中國服裝之都”——江蘇常熟市的一些小作坊非法雇傭童工的現象。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

          2016-11-29 15:11:00

          如何讓童工擁有光明的現在和未來

          從常熟童工的報道中我們看到,這些童工,幾乎都是來自經濟不發達地區的貧困家庭的孩子。

          2016-11-29 15:02:00

          探訪貴州安順“童工”家庭 他們為什么當“童工”

          “童工”楊某朋65歲的老奶奶在茶樹叢間尋找和挖掘蟲草。按照這樣的邏輯,鄉親們認為,在韋某勝的父親因為奶奶的病情而不能外出打工的情況下,韋某勝成為“童工”就是在情理之中的。

          2016-11-28 10:17: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猜你喜歡

          視覺焦點

          推薦視頻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證150508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
          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v_午夜福利精品无码无删_91大神大战丝袜美女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国产视频大全
          <i id="tkqou"></i>
        1. <i id="tkqou"></i>
        2. <i id="tkqou"></i>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 | 天天综合网久久网亚洲 | 久久人人人人玩人爽精品 | 亚洲日韩色欧另类欧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