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通過實現水稻、食用菌、蔬菜套種,大幅提高了畝產產值。新華網趙紫東 攝
加入龍頭企業的家庭農場可年收入10萬元。新華網趙紫東 攝
2013年,上發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在獅子村、石獅子村流轉土地105畝,建設標準化出菇房20個。涉及土地流轉的村民共同持股150萬元,每年分紅7.5萬元。新華網趙紫東 攝
新華網重慶7月1日電(記者 高暢 趙紫東) 一株株小小的食用菌規模化種植發展成億元產業。6月30日,“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來到重慶永川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食用菌種植基地,探訪永川區在循環農業上的新途徑。
在永川五間鎮綠益苑食用菌種植股份合作社種植大棚,綠油油的水稻長勢喜人。
“這塊地,是我們正在進行的水稻和食用菌的套種田地。” 合作社副理事長沈勇介紹,以前大棚種植蔬菜后,土地病蟲害嚴重,經過多年探索,發現用根系發達的水稻來改良凈化大棚土壤非常有效,于是就研究出這樣的循環農業的路子。
沈勇介紹,水稻收割之后,可以用粉碎后的稻草來種食用菌。有了這樣優質的原材料,食用菌的產量得到大幅提高。
食用菌采摘完成后,土地還可以套種蔬菜,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生產鏈,大幅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還增加了土地的產出,一畝地每年收入超過萬元,比之前提高一倍多。
在何埂鎮石獅子村,當地通過股權化改革,培育食用菌龍頭企業,用多種方式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增收。
以前純種糧食,當地每戶人家全年收入兩萬多元。2013年,上發食用菌種植有限公司在獅子村、石獅子村流轉土地105畝,投資760萬元,其中財政補助資金300萬,建設標準化出菇房20個。涉及土地流轉的村民共同持股150萬元,按5%的標準進行分紅,每年分紅7.5萬元。
該公司負責人曹繼崗介紹,公司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的經營機制,采用家庭農場分散管理。通過企業帶動一個家庭農場,種植5萬袋秀珍菇,每年實現收入10萬元。村民還可以在公司打工,每月工資3000元。如此多項收入相加,讓當地流轉土地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倍。
永川區農委副主任張超介紹,圣水湖現代農業園區規劃面積10萬畝,核心區3萬畝,主導產業為食用菌、瓜菜、特色水產,目前規劃年產食用菌袋栽2億袋,已引進食用菌生產企業15家,年產食用菌5萬袋,產值達5.2億元,已成為重慶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占重慶銷售市場的六成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