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特色就牽住了“牛鼻子”
——看我區發展縣域經濟的現實路徑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駱萬麗 吳麗萍
郡縣治,天下安。縣域經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石,更是“新常態”下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
當前,廣西經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攻堅時期,縣域經濟是“短板”,但也蘊藏著巨大的潛力與希望。
短板在縣域 潛力在縣域
縣域經濟對廣西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廣西縣域行政區劃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78.7%,常住人口占全區總人口的64.5%;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區比例超過60%,全區六成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來自縣域。
近年來,我區縣域經濟發展的成績單可圈可點。去年全區90個縣域地區生產總值達1.13萬億元,是2010年的1.8倍;從發展質量看,縣域工業加快振興,產業鏈不斷延伸,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不斷增強,蔗糖、桑蠶、商品林等“拳頭”產業位居全國第一,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然而,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縣域經濟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困難。2011-2016年,我區縣域經濟增速均低于全區整體水平。目前,縣域經濟對全區經濟增長貢獻率僅為41.3%。近幾年廣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與縣域經濟整體競爭力不強、增長速度偏慢不無關系。
從全國看,形勢同樣逼人。當前,我區縣域平均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縣域平均水平的六成左右;人均生產總值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
特別是在廣西111個縣(市、區)中,目前仍有國定貧困縣28個、自治區定貧困縣22個,農村貧困人口達341萬人。
“沒有縣域的全面脫貧,就沒有廣西的全面脫貧;沒有縣域的全面小康,就沒有廣西的全面小康;沒有縣域的全面崛起,就沒有廣西的全面崛起!弊灾螀^黨委、政府領導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我區發展的短板在縣域、潛力在縣域、空間在縣域、希望在縣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