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2019年有一個網絡流行語——我太“南”了。這一年,對中國經濟來說,的確也是太難了。內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性矛盾突出,改革進入到了深水區,要啃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外部,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還有中美經貿摩擦帶來的沖擊。可以說,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是在風雨當中駛過了一段艱難的航程。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最終,國民經濟運行卻交出了一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績單,這份成績單是怎么來的呢?
2019年年初,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和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不少人都對2019年中國外貿的表現憂心忡忡。沒想到,一年過去了,中國外貿不僅沒有大幅下滑,反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1月14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2019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1.54萬億元人民幣,比2018年增長3.4%。出口、進口均創歷史新高,有望繼續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壓力之下,2019年中國外貿競爭力為什么能不降反升呢?
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盛來運說:“這充分說明,第一,中國政府根據形勢變化采取的穩外貿政策措施有力有效;第二,也說明中國的產品是有競爭力的,另外一個方面也說明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比較強。”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劉俏說:“畢竟我們參與全球產業的分工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了,這些年我們積累了很多核心的競爭優勢。東方不亮西方亮,美國這邊受到影響之后,其實我們在亞洲內部的這種經貿往來,跟歐洲國家,還有‘一帶一路’國家的這種經貿往來,它相應比例會提高一些,通過這種方式對沖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不僅僅是外貿逆勢增長,2019年中國在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結構升級、需求結構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就業持續擴大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績。
盛來運說:“黨中央高瞻遠矚,保持戰略定力,一方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不放松。另外一方面就是及時出臺一些逆周期政策調整,而且狠抓‘六穩’政策的落實。”
這一年,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為我們提高抗風險能力提供了堅實保障。從經濟增速上看,進入二季度的中國經濟持續承壓,增速從一季度的6.4%回落到6.2%,第三、第四季度則降到6.0%。在這種狀況下,我國的宏觀政策更加注重逆周期調節。簡單說,就是當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通過財政、貨幣等政策,比如降息、降準,減少經濟周期波動,避免出現大起大落。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黃群慧說:“確實在下半年的時候貨幣會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一些投放,尤其是金融政策,包括一些項目,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也是在做。但是我們絕不會是大水漫灌,是會精準實施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去精準進行貨幣的一些投放。”
逆周期調節效果在2019年年底開始顯現。11月和12月,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PMI連續兩個月站在榮枯線以上,這代表著我國經濟呈企穩態勢,生產、采購、進出口預期信心均有所提振。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說:“我們在去年這樣一種困難和挑戰不斷增多的一種情況下,穩住了就業,穩住了金融,穩住了外貿,穩住了外資,穩住了投資,自然我們就形成第六個穩,就是穩住了預期。到11、12月份大家一個普遍的預期都是講2019年我們年初所設定的各項主要指標,全年都能夠圓滿實現。”
這一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更大、精準度更高,成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促進做好“六穩”工作的關鍵之舉。對企業來說,減稅降費是2019年的一個超級大禮包,2019年全年減稅降費超過2萬億元。這個大禮包實實在在降低了企業成本,讓他們可以把更多資金用于提升核心競爭力、增強發展后勁上。
給企業減負降成本的同時,放管服改革也在持續深化。2019年10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頒布,從制度層面為市場主體解難題。
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中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躍居第31位,比上年提升15位。英國智庫列格坦研究所發布2019年全球繁榮指數排行榜,從投資環境、經濟質量等12個方面對全球167個國家和地區的繁榮程度進行量化,中國從2018年的全球第82位躍升到第57位。
這一年,不斷培育壯大國內市場、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為中國經濟提供了發展的新潛力。我國有14億人口和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在外部環境波動的情況下,不斷發掘內需市場、推動消費轉型升級不僅可以促進經濟增長,更能補短板、惠民生。
以養老為例,2019年2月,“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正式啟動,旨在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進一步激發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積極性。
這一年,創新突圍、化危為機成為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來自外部的沖擊進一步暴露出我們在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方面的不足,補短板刻不容緩。
劉俏說:“一方面看到像研發這一塊,國家給了很高的重視。我們現在研發占GDP的比重2019年大概是2.19%接近2.2%,從這個比例上講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歐盟國家的一個平均水平了。另外一方面其實也開始強調研發里面對基礎科學的關注,鼓勵一些原創技術,鼓勵一些基礎研究,坐冷板凳的這樣一些科研項目。”
2019年,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加快,中國經濟的活力正在動能轉換中激發。
姚景源說:“在新舊動能轉換方面,我們也是更多去鼓勵新動能,比如說對一些新興的科技創新企業,我們能夠鼓勵它到科創板,能夠讓它有更好、更多的社會資金扶持它。政府也會帶頭有一定數量的科研科創基金去引導它,幫助它解決一系列的困難。”
這一年,對外開放的步伐持續加大,為中國經濟打開了更廣闊的空間。《外商投資法》出臺、增設6個自貿試驗區、第二屆進博會舉行、擴大開放的承諾一個個兌現……2019年8月,美國連鎖超市開市客在上海營業僅半天就因人流量過大不得不暫停營業。在強大的中國市場吸引之下,外商對中國的投資意愿依然強勁。
這一年,全年城鎮新增就業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人民生活繼續改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如何更好地完成既定目標,推動經濟進一步高質量發展呢?
黃群慧說:“總體來說,我們政策是繼續推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的宏觀政策還是要穩,微觀政策還是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在這個大的框架下要深化一系列改革,包括國有企業改革,社會體制有一系列改革,通過這種深化改革,使我們新的動能進一步迸發。”
以改善營商環境為例,去年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就有2萬戶,微觀主體活力很強,但新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平均壽命卻很短。2020年,給企業在生產、經營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務,仍有空間。
對于2020年的經濟表現,專家認為,增速不是我們的追求重點。以高質量發展為前提,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劉俏說:“實現全面小康之后,在這樣一個更高的目標重新出發之際,一些更大的改革舉措應該要推出來。這里面我會特別關注像要素市場改革,包括金融體系,包括土地,包括戶籍制度,勞動力方面這種制度性障礙的去除,看有沒有可能在2020年開啟?這種情況下對未來十年,我覺得很多領域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地方。”
2019年中國經濟逆風前行,2020年中國經濟依然不會一帆風順。國內國際仍然有諸多風險和挑戰,中國經濟也還有很多的短板,只有一步步去解決這些深層次的矛盾,中國經濟才能更健康地發展。2020,我們依然需要拿出戰略定力,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推動高質量發展再上一個臺階,推動中國經濟的巨輪駛向更寬闊的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