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崔志堅 光明日報通訊員 黃高鵬

  4月9日,在河南省魯山縣董周鄉五里嶺林果產業基地,春風爛漫,黨員技術能手來到田間地頭,開啟“春耕課堂”,“手把手、面對面”向果農傳授林間管理技術。

  近年來,魯山縣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產業發展作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堅持組織引領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讓黨旗在脫貧產業鏈上高高飄揚,讓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當先鋒、作表率。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魯山縣在全縣25個鄉鎮和555個村建立黨員群眾綜合服務中心(站),建成覆蓋城鄉的無線廣播服務系統和視頻會議系統,把黨的扶貧政策、種養技術等第一時間宣傳培訓到人到戶,確保各項惠農政策落地見效。同時,開展基層黨建紅旗村、脫貧攻堅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等五面紅旗村創建活動,打造“紅色引擎”。

  觀音寺鄉太平保村是個山區貧困村,共有貧困戶106戶、貧困人口365人。近年來,該村積極開展紅旗村創建活動,2019年爭創為“五面紅旗村”,實現了黨建強、產業旺、鄉村美,完成了由貧困小山村到脫貧致富紅旗村的華麗轉變。

  地處大山深處的團城鄉花園溝村,森林覆蓋率在95%以上,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然而由于山路崎嶇,“藏在深山人未識”。2018年,村黨支部發揮生態優勢,引入旅游公司,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升級,打造特色民宿,舉辦鄉村美食節,引爆鄉村旅游,圓了村民“脫貧夢”!叭ツ陜H靠賣山蜂蜜一項就提高收入7000多元!贝迕窆L根說。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魯山縣建立村黨支部書記教育培新、定期研判、動態調整等八項管理制度,探索運用“六星村黨組織”評定結果,對村黨支部書記實行“三色管理”,培育“一好雙強”村黨支部書記,促進“頭雁”作用發揮。

  4月9日上午,在春日暖陽下,魯山縣熊背鄉大年溝村村民閆魯峰在桃園里忙著給桃樹剪枝:“怎么也沒想到能靠種血桃脫貧致富,在支部書記的帶動下,這兩年俺家蓋了新房、買了汽車,日子越來越好。”閆魯峰言語中透露著喜悅。大年溝村曾是個山溝里的貧困村,村黨支部書記王長海不等不靠,帶領村民破解資金、技術、銷售等難題,發展血桃種植,全村種植面積從800畝發展到3800畝,年產量突破60萬公斤,年創利潤300萬元,實現了整村脫貧,并成功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瓦屋鎮大潺寺村黨支部書記雷根憲帶頭成立山珍花海合作社,建造香菇種植大棚以及香菇加工車間、智能冷鏈廠等配套設施,發展香菇種植項目,預計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脫貧看黨員。該縣充分發揮農村黨員作用,謀劃產業發展、選上致富項目、開展技術幫扶……活躍在基層的廣大黨員,為農村發展帶來了新思路,也帶來了新變革。

  董周鄉林果產業黨員志愿服務隊從病蟲害防治、施肥到剪枝、銷售等,為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帶動林果業發展為覆蓋28個行政村,綿延15公里、5.6萬畝的特色經濟林長廊,年產值1億多元,昔日的荒山坡地,如今變成了“金山銀山”。

  縣科技服務團成員、辛集鄉張莊村農民黨員張平洋是葡萄種植能手,嫻熟掌握架改、套袋、膨果等技術。他帶頭試種優質品種,推廣先進經驗,為種植戶講解種植技術,解答疑難雜癥,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效益,輻射帶動全鄉28個行政村、3200多戶農戶種植葡萄1.5萬畝,年產值1.5億元,帶動853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截至2019年底,魯山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以來累計建檔立卡40804戶142923人減少到4512戶8231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96%。

  《光明日報》( 2020年04月12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