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22日是第二十九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四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聯合國確定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題為“Valuing Water”(珍惜水、愛護水),水利部確定我國紀念2021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主題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水,從來都不是無限供給的資源,尤其我國地理氣候條件特殊、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世界上水情最為復雜、治水最具有挑戰性的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國家節水行動”,自此,節水成為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近年來,我國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和強度,協同推動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等節水重點行動,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節約集約轉變,不斷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全力做好節水這道“必答題”。
轉變用水方式,全國用水效率明顯提升
“用上噴灌機,實現水肥一體化,一畝地用水比原先少了30%,成本降了,產量還增了。”山東泗水縣志誠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宋西華種了200多畝小麥,澆地方式一變,他的收益更好了。
位于江蘇吳江的華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樣有自己的節水“法寶”:65%的工業廢水經超濾和反滲透工藝成為達標水可回收再利用,每年中水年回用量達6.8萬噸,能節約1/5的用水量;去年7月,公司投用雨水回收系統,把雨水轉化成寶貴的“水資源”,每年可節水1.28萬噸左右,用水大戶成了節水標兵。
農業用水更高效,工業節水招式多,這是我國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真實寫照。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以噴、滴灌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全面加強工業、服務業和生活節水,重點實施高耗水工業行業節水技術改造,加強城鎮公共供水管網改造,普及應用生活節水器具,大力推進高耗水服務業節水技術改造,全面開展節水型單位和居民小區建設。
在這樣的努力下,全國用水效率明顯提升。2019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60.8立方米,與2015年相比下降24%;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38.4立方米,與2015年相比下降28%;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5年的0.536提升至0.559。
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用水總量為6021億立方米,嚴格控制在節水型社會建設“十三五”規劃目標指標6700億立方米以內。
嚴格取用水管理,把水資源作為最大剛性約束
2020年年底,水利部發布通知,暫停黃河流域水資源超載地區新增取水許可,干支流地表水超載的6省區13個地市和地下水超載的4省區62個縣,只有經過治理轉變為不超載后,才能解除暫停新增取水許可。
為何采取“叫停”措施?當前,黃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高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的生態警戒線,部分支流仍存在斷流或不滿足生態流量水量需求現象,部分地區地下水超采嚴重。嚴格控制取用水,是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的體現,也是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舉措。為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利部還加強流域重點用水戶監控管理,將464家年用水量50萬立方米及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用水單位、5萬畝以上大中型灌區納入國家重點監控名錄,推動9省區287個縣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
事實上,我國“負重”奔流的江河,并不只有黃河。為管住用水,水利部去年要求加快跨市縣江河流域的水量分配工作,充分發揮水資源的剛性約束作用。長江、太湖流域取水工程整改提升完成率99.8%,其他流域核查登記取水口數量超過500萬個。
“為加強水資源監管,去年我們開展了取用水管理專項整治行動等監督檢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取水口核查登記和整改提升工作暗訪檢查,督促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全面落實專項整治各階段目標任務;組織開展水資源管理和節約用水督查,為最嚴格水資源考核提供了數據支撐;開展北京、天津、河北地區河道常態化補水現場核查及部分機井封填情況抽查,查看河道清理整治、河湖生態補水情況及周邊機井關停、水源置換等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確保華北地下水超采治理早見成效。”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主任許文海介紹。
創新調節機制,激發節水內生動力
寧夏人均水資源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2、黃河流域的1/3,通過開展水資源有償轉換和水權交易,讓市場的手充分發揮作用,在用水總量不增加的情況下,水權轉換工業企業所實現的工業增加值占到寧夏工業增加值總量的60%以上,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和水生態環境改善的雙贏。
節水需要政府推動,更需要充分調動市場的力量,激發節水的內生動力。
目前,我國已形成流域間、流域上下游、區域間、行業間和用水戶間等多種行之有效的水權交易模式。去年,全國首例地下水取水權交易簽約,全國首宗雨水資源使用權交易順利成交……這些“首宗”“首例”不斷開辟我國水權交易的新路徑,讓每滴水發揮出更大的價值。
水資源稅改革也是創新調節機制的重要方面,在總結河北省試點經驗基礎上,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水利部2017年印發《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自2017年12月1日起,將試點擴大到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四川、陜西、寧夏等9個省區市。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推進以來,黃河流域水資源稅試點省份超過7000戶納稅人不再抽采地下水,關停自備井超1.25萬余眼。
水權市場化交易、水資源稅改革、完善用水價格形成機制……在不斷創新的機制中,各行各業節水主動性被有效激發。
久久為功,釋放節水更大潛力
許文海坦言,盡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我國節水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經測算分析,全國節水潛力還有空間,2025年全國總節水潛力為298億立方米,2035年全國總節水潛力為614億立方米。”許文海說。
“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鼓勵再生水利用,單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
顯然,節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須久久為功。
“我們將深入推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加快建立節約用水工作部際協調機制,督導各地按時保質完成規定任務。啟動實施黃河流域深度節水控水行動,以高校為突破口加強流域重點用水戶超定額用水專項整治;以雄安新區為示范推動京津冀深度節水及非常規水利用。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全年組織推動200個以上縣區達到節水型社會標準,推動黨政機構全方位開展節水機關建設,加大節水型高校等載體建設力度。持續強化節約用水監督管理,嚴格節水目標責任制和責任追究,檢查800家用水單位,對超定額超計劃用水單位進行處理。促進提升節水宣傳教育成效,推動將節水納入文明單位評選指標,向全社會推廣實施節約用水行為規范,全面開展節水文化建設。大力夯實節水能力基礎,加快推動節水條例立法進程,出臺新的用水定額管理指導意見,嚴格節水評價機制,推廣滴灌、空冷等高效節水技術,加大節水器具普及力度。”許文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