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一拉冰箱門竟然手臂骨折了;一個病人老犯困,和人聊天過程中居然睡著了;另一個病人骨頭疼還伴有貧血、腎功受損……這些“怪病”經確診,最后都歸結為一種血液方面的惡性腫瘤——多發性骨髓瘤。
3月是“國際骨髓瘤關愛月”。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那些高發于老年群體腫瘤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骨髓瘤就是其中之一。
骨髓瘤是血液系統惡性腫瘤
多發性骨髓瘤是起源于骨髓漿細胞的惡性腫瘤,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于第二位,僅次于淋巴瘤。
這種病好發于中老年人,人群中發病率為1/10萬~2/10萬,平均發病年齡59歲,男性多于女性。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醫師路瑾介紹說,異常增生的漿細胞有個特點就是“吃骨頭”,它會破壞骨質,導致骨質疏松,表現為骨痛、骨頭起大包及骨折;骨頭里大量的鈣進入血液,引發高鈣血癥,讓人極度乏力及嗜睡。患者由于造血機能出現障礙,還會出現貧血;此外,腎功能也會受到損害。
這種病極易被誤診
很多人想當然地以為骨髓長瘤就該看骨科,大部分病人初診基本都跑到骨科或風濕免疫科就診,其實該病屬血液科范疇。
由于公眾對多發性骨髓瘤認識不足,患者往往要輾轉多家醫院、多個科室,大多有一年以上的就診經歷。
一個病人發生脊柱骨折,去醫院打了骨水泥;過了一段時間再次骨折,又去打骨水泥;直到第三次骨折,骨科醫生才發現不對勁,讓他去血液科查查。
這種病的誤診率高達40%~50%,除了認知程度低,起病緩慢、癥狀缺乏典型性,都是誤診率極高的原因。
不明原因的各種癥狀需警惕
這種癌癥非!敖苹,會“偽裝”成很多疾病,迷惑患者。貧血、易骨折、泡沫尿,看似是中老年人的常見問題,多發性骨髓瘤也容易隱藏在這些常見的癥狀下。
為了早發現、早治療,南方醫院血液內科副主任醫師魏永強提醒,中老年人一旦出現以下癥狀,要想到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
1.雙下肢或顏面水腫、小便泡沫增多或尿量減少,查尿常規發現尿蛋白或血生化發現肌酐升高、白蛋白明顯減少。
2.出現不明原因的骨痛,或者輕輕用力、彎腰撿東西甚至打個噴嚏疼痛突然加重,無法自行緩解,X線等影像學檢查發現有病理性骨折或骨質破壞。
3.反復出現感冒、發熱或者呼吸道感染,查血生化發現球蛋白升高或降低,查血清蛋白電泳或血尿免疫固定電泳發現M蛋白。
4.出現頭昏、乏力、面色蒼白等貧血癥狀,查血常規發現貧血,并且排除營養性貧血(如缺乏鐵、葉酸、維生素B12)、地中海貧血等。
5.不明原因出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煩渴、多尿、思維混亂、意識模糊,甚至昏迷,查血電解質發現血鈣升高。
6.不明原因突然出現截癱、大小便功能障礙,影像學檢查發現椎體有破壞、脊髓有壓迫。
其他少見情況包括:舌體腫大、皮膚淤斑、消化道出血、眩暈、耳鳴、手足麻木等。
像慢性病一樣管理骨髓瘤
魏永強指出,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不可治愈、但可以治療的慢性疾病。
盡管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惡性疾病,但是漿細胞屬于分化成熟的細胞,所以大多數多發性骨髓瘤是惡性程度較低的疾病。
在以前沒有新藥出現的時候,多發性骨髓瘤的平均生存時間僅為2-3年。隨著造血干細胞移植以及新藥時代的到來,經過正規、系統化治療后,患者的生存期逐漸延長,由一種不能治愈的疾病轉變為一種可以控制的疾病。目前約60%的患者發病后生存期超過5年,很多患者經過前期治療轉入維持治療階段后,成為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疾病。
路瑾醫生的很多病人經過規范的藥物治療及移植,病情達到緩解或完全緩解,恢復了正常工作。有的病人還參加游泳、跑步等運動,去西藏等地旅游,甚至有一位去年跑了全程馬拉松。
而且今年,全國各地先后將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患者陸續用上了降價后的抗癌藥。其中,骨髓瘤用藥伊沙佐米,原來每盒2.7萬元,現在降到1.4萬元左右,比在境外購買還便宜。
多發性骨髓瘤這個病在普通民眾中知曉率很低,甚至一些醫務工作者也感到陌生。如果一旦出現上文中提到的癥狀,要想到多發性骨髓瘤的可能,早發現、早治療,疾病是可以控制的。
本文來源:羊城晚報(當老年人出現這些癥狀 需排查骨髓瘤)、生命時報(管住這個吃骨頭的。、人民日報(救命藥,吃得上也吃得起)
老年之聲轉載編輯:白晨 // 責編:楊瀅 // 監制:曹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