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成都市龍泉驛區(qū)的海瑞克(成都)隧道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瑞克成都公司”),迎面就是一個外表通紅的龐然大物。
這個直徑達8.6米,重達900噸,接近三層樓高的盾構機,就是海瑞克成都公司為成都地鐵18號線量身定制的“秘密武器”,這也是目前成都地鐵所使用的最大口徑的盾構機。它可深入地下幾十米,以最快每分鐘80毫米的速度,穿越龍泉山脈,一路東進。作為一家德資企業(yè),海瑞克成都公司進入成都已有10多年,通過德國技術和四川工藝的強強“聯(lián)姻”,不僅為新加坡修過地鐵,甚至將設備賣到過多哈。5月26日,海瑞克成都公司總經(jīng)理白錕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成都地鐵在內(nèi),國內(nèi)多個城市的在建地鐵,使用的都是“四川造”的盾構機。
本版采寫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 秦怡 攝影 雷遠東
為成都尋找“巨無霸”
花了一年多時間
如果把修建地鐵看成部隊行軍,盾構機就是沖在最前面的“尖刀連”。
作為全球最大的隧道掘進機供應商,德國企業(yè)海瑞克的設備賣到了全球,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2005年,早在成都啟動地鐵修建之前,有關方面就開始與海瑞克密切接觸了。
白錕告訴記者,盾構機不同于別的設備,每個地方使用的都不太一樣,甚至同一條線路的盾構機設計都有差別,其中起到?jīng)Q定作用的就是地質(zhì)情況。“成都地下多為砂卵石結構,地下水位偏高,地質(zhì)很不穩(wěn)定。當時在全國來說,都算是很復雜的。”因此,有關部門就找到他們,希望借助海瑞克的豐富經(jīng)驗,幫助成都打通地下的“任督二脈”。
2006年,海瑞克成都分公司正式落戶成都龍泉驛,開啟盾構機“四川造”的歷程。白錕說,為了給成都地鐵找到匹配的盾構機,他們將瑞士一位畢生從事盾構機設計的60歲老人請到了成都。原因就是,他曾參與設計了瑞士某城市的盾構機設計,而那個地方的地質(zhì)跟成都很像。經(jīng)過實地調(diào)研和多次專家論證協(xié)商,一年多之后,終于成功為成都找到了合適的設備。
從開通第一條地鐵線路,到現(xiàn)在在建的多條地鐵線路,為成都地鐵沖鋒陷陣的地下“尖刀連”,依然還是最初找到的那一種,只是在細節(jié)設計上有所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