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3%的上海女性認為“互聯網+”時代女性創業具有更大優勢。
隨著全國雙創周的舉辦,創業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阿里巴巴發布的一份女性創業者報告顯示,傳統行業中,中國女性創業人口比例僅為3.6%,而互聯網行業中這一比例超過50%。記者從市婦聯提供的一份調查報告獲悉:72.3%的上海女性認為“互聯網+”時代女性創業具有更大優勢,58.7%的女性創業者認為上海總體社會環境有利于女性創業。
超五成女性創業選擇零售餐飲等
對全球67個經濟體女性創業者的一項調研顯示,1.26億女性正在開創或經營自己的新創企業,9600 萬女性企業家在經營已經建立的企業。波士頓咨詢公司近兩年的資料顯示,美國女性創業占到其18至64 歲人口比例的10%,而中國女性創業占比達11%。
在上海,女性創業傾向于哪些行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講師閆宏微曾在全市范圍內對創業女性進行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超半數女性創業領域集中于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其中29%從事批發和零售業,26.5%從事住宿和餐飲業,另有10%的女性創業者集中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9.7%在居民服務業,只有3.6%的女性創業者選擇制造業,4.3%選擇現代物流業。
從創業動機來看,20.4%的女性選擇“更靈活的支配時間”這一選項,33.5%的女性不滿意原工作環境或收入,14.7%的女性由于原有工作無法滿足女性自我價值實現而選擇創業,9.7%的女性期待為更多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而與之相反,只有4.8%的女性由于失業或無法就業等原因而被迫創業。由此可見,上海女性創業者更多的是以一種主動而非被動的狀態進入創業中。
女性更適合“體驗經濟”
調查時,不少女性創業者提到“體驗經濟”這個詞。她們認為,“互聯網+”時代,女性個性特質在創業活動中發揮了重要優勢。
“消費者時代,溝通成為消費活動中更重要的環節。”閆宏微說,互聯網呈現了情感思維、去中心化、體驗經濟和分享體驗的特征,恰好與女性所具備的感性、多元化和樂于分享的特質形成呼應,互聯網給予女性充分釋放天性和創意的機會。上海市浙江商會女企業家聯誼會會長周曉光說,女性的心思更細膩,做微商、電商時,會更關注產品細節和用戶體驗等,“不管你是上萬人的企業,還是五個人的小組,不管你是男性,還是女性,只要有好的產品,就能得到來自全世界的訂單。”
在專家看來,上海有著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與創業環境,為女性創業者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閆宏微認為,上海城市的強大創新輻射和創業集聚功能,為女性創業者提供了廣闊空間。另外,上海出臺實施了密集的創新創業激勵扶持政策與措施,擁有良好的市場秩序、高水準的公共管理、發達的市場參與意識等,都為女性創業者提供良好的政策基礎和發展空間。
零點有數董事長、飛馬旅創始人袁岳去年對中國53個城市1017名創業者的創業生涯進行調查,他發現創業主要有三大動機:實現理想、自己當老板、賺更多的錢。其中,選擇“實現理想”一項的男女比例基本持平,而有47.5%的女性選擇“想自己當老板”,53.8%的女性選擇“賺更多的錢”,兩個比例都超過了男性(男性為38.9%和47.1%),“比起男性創業者,女性更想通過創業去創造財富和追求‘領導者’的角色,這說明她們希望完成女性傳統社會角色的蛻變,追求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
創業者中,未婚女性占三成
傳統觀念認為,家庭與事業不可兼得,對于創業女性而言,這一觀念得到放大效應。在閆宏微開展的這項調查中,她發現,上海女性創業者中,未婚或未育仍占多數。數據顯示:有33%女性未婚,21%女性已婚未育,38.8%的女性已婚已育,另有7.1%的女性離異。
一些女性創業者提出,創業會讓女性在消費和社交方面有更大的自由。袁岳在調查中也發現,對創業者來說,睡眠和閑暇的自由相對較少。袁岳說,創業女性有了“成功者”的光環,得到社會認同,吸引更多異性,但她們沒有時間和異性互動、交往,“上海也許是全國最“大女子主義”的城市,女性不妨考慮先結婚后創業,也更容易得到配偶的實際支持。”
閆宏微在調查訪談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全面二孩”政策頒布后,51.8%的女性表示會考慮或選擇自主創業,這一比例超出不少人的預想。女性希望得到越來越多的自由支配時間而選擇自主創業,成為女性創業的另一個傾向。專家認為,這樣的創業模式往往是小成本的、個人化的“小作坊”模式。
據統計,女性創業的壓力來源于行業競爭,另外有11.9%的女性創業者認為經濟收入不穩定,10.9%認為家庭生活與創業活動難以兼顧令她們有些苦惱。閆宏微建議,鼓勵女性創業、發揮才干,除創業政策的支持,一些配套政策仍需完善,比如孩童的看護、老人社區看護等,更好地緩解創業女性的后顧之憂。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欄目主編:彭薇圖片編輯:曹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