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在西安市鄠邑區祖庵街道魯村300畝麥田里,一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正在作業,噴灑出細密的水霧。“有了這些現代化設備,輕松多了。”魯村黨支部書記楊昌鋒說,以前需要四五個人干三四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現在一天就能干完。
在楊昌鋒看來,新農機不僅省力,而且高效。“以往農戶自家種地,采用的技術、種子、肥料都不統一,農機不好作業。現在村上通過土地流轉,整片規劃300畝田地,采用智慧農機整體作業,不僅播種、防治效果好,還大大節省了成本。春耕春管,效率大幅提升!”楊昌鋒說。
春光無限好,耕作正當時。
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獲悉:今年,全省在田小麥1425萬畝、油菜284萬畝,分別較上年增加13萬畝、3萬畝,長勢整體良好。“今年全省計劃春播糧食2020萬畝,較上年增加3萬畝,目前春耕備耕進展順利。”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局局長翟軍海說。
去年秋播以來,全省氣候條件整體適宜,小麥、油菜播種基礎好,田管措施硬,苗情長勢普遍好于常年。據3月15日苗情調查,全省小麥陸續進入起身期和拔節期,一二類苗占比90.6%,同比增加1.9%;陜南油菜正值花期,關中油菜處于蕾薹期,一二類苗占比85%,同比增加0.5%。
不只是關中,放眼三秦大地,從南到北,處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
3月31日,紫陽縣農業農村局將18臺中小型農機設備分發至蒿坪鎮蒿坪村等6個糧食示范基地,并組織了專業操作培訓。
紫陽縣位于秦巴山區,大型農業機械難以應用,糧食生產自給率不高。“結合紫陽縣特殊地貌,我們采購履帶自走式旋耕機、微耕機等小型農機,發放給6個糧食示范基地。”紫陽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劉釗告訴記者,這批農機適合坡地、窄梯田耕作,能夠適應山區復雜地形和多樣化種植模式。
“操作培訓內容很實用,老師手把手教我們調試機器,解決了很多實際操作中的難題。”蒿坪鎮蒿坪村農機操作手胡先林說。
據了解,紫陽縣持續開辦農機操作培訓班,對職業農民和鄉土人才進行系統培訓,全方位提升農民技能,讓農機成為農業生產的得力助手。
為推進全省春耕備耕工作順利進行,省農業農村廳及時啟動春耕農資保供調度機制,強化部門聯動,積極協調農資儲備供應。全省已入庫種子3300萬公斤、化肥110萬噸,各類農資貨源充足、調運暢通、價格平穩。全省預計投入各類機具50萬臺(套),其中玉米播種機1.2萬臺、植保機械17.6萬臺、排灌機具1.6萬臺,培訓機手、修理工3.2萬人,已檢修各類農機具37.2萬臺,可滿足春播需求。
目前,全省春播由南向北陸續展開。截至3月31日,春播糧食164萬畝,進度與常年相當。
此外,省農業農村廳堅持“兩藏”戰略,按照“五良”協同和布局集中連片、技術集成覆蓋、政策跟進聚焦、整縣整鎮推進的要求,落實省級財政資金16027.5萬元專項用于大面積單產提升,布局大面積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26個、“噸糧鎮”52個、“噸糧村”120個、“三主融合”展示田200萬畝,推廣小麥“3335”、玉米“5335”等高產集成技術2000萬畝以上。(記者 劉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