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到,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小額存貸款、支付結算和保險等金融服務。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互聯網技術應用于農村金融業務,P2P網貸行業也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農村金融市場一直是網貸平臺拓展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底,擁有農村金融業務的網貸平臺數量有335家,其中專注于農村金融業務領域的網貸平臺有29家。網貸農村金融業務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為9.8%左右,平均借款期限為9個月,平均借款金額為18.2萬元。2016年網貸行業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0.45%,平均借款期限為7.89個月。由此可見,網貸農村金融業務產品的綜合收益率要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平均借款期限長于行業平均期限。
記者了解到,當前網貸平臺農村金融業務模式主要包括:信用貸款、第三方擔保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抵押貸款、供應鏈金融、融資租賃等。
“受制于我國農村市場信用機制不健全,在農村開展信用貸款的平臺數量并不多。”盈燦咨詢研究員高麗秀表示,從事農村信用貸款的平臺主要是宜農貸和翼龍貸,其中宜農貸是公益性質的網貸平臺,其貸款服務對象是農村貧困婦女,年化收益率僅為2%。與此同時,抵押貸款也是網貸平臺開展農村金融比較常見的貸款方式,但是普遍存在農戶貸款抵押物不足的情況,因此采用抵押貸款的多為農業生產公司或者農產品商貿公司。
為解決農戶抵押范圍狹窄難題,2015年我國開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簡稱“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發展林權抵押貸款”,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深入推進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探索開展大型農機具、農業生產設施抵押貸款業務”。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農戶抵押物范圍的拓展,網貸平臺可選擇的借款人范圍也將擴大。“這為網貸平臺在規范有序的前提下,創新開展涉農金融業務提供發展方向和風控保障,有利于規范開展農業金融服務的網貸平臺,明確目標市場,強化風險控制,提高借貸效率,完善貸后管理。”紫馬財行CEO唐學慶說。
此外,高麗秀表示,與“三農”關聯機構合作,也是P2P網貸平臺開拓農村金融市場的主要手段,可選擇的合作對象包括農業批發市場、農業核心企業、農村融資租賃公司、農村電商平臺等。
相關專家表示,隨著我國“三農”政策利好的逐步釋放,網貸平臺農村金融業務的模式也在不斷創新。“但是,我國農村區域分布比較廣泛,開展農村金融的速度緩慢,‘兩權’抵押融資雖然已經開始試點,但相應配套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出臺,業務模式還在探索中,在全國范圍內推廣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此外,農村金融監管趨嚴是必然趨勢,網貸平臺面臨的監管壓力也將增大。”高麗秀說。(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