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內蒙古甘河的大豆種植戶臉上終于有了些笑容。去年,因受干旱天氣影響,內蒙古甘河部分農戶的大豆產量低于100斤/畝。慶幸的是,上周,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大豆收入保險,這也是國內首單商業性農產品收入保險。正因為有這個收入險,受災豆農們的損失彌補了不少。
據了解,與過去的項目相比,在內蒙古甘河農場開展的大豆收入保險,是將原有的大豆“保險+期貨”項目內容從單一的價格險擴充到收入險,在國內首次實現商業化運營,邁出了“保險+期貨”模式商業化發展的第一步。
保險細則介紹
(1)甘河農場及部分農戶購買這款大豆收入保險,并自付所有保費,保險期限為4個月。
。2)人保財險與華信期貨簽訂了場外期權交易確認書,轉移收入險中的價格風險,自身承擔產量風險。
(3)保險內容:該項目合計承保面積27700畝,折合的現貨量約4432噸。該保險項目主要以目標產量和目標價格來確定目標收入,當實際收入低于目標收入時,農戶便會得到人保財險提供的差額賠付。
(4)風險承擔:目標價格的風險最終將由華信期貨承擔,而產量風險的部分則由人保財險承擔。
總之,農戶只要交了保費,就可以放心種植!
作為國內第一筆純商業的收入險項目,這不僅意味著農場對‘保險+期貨’模式以及收入險的認可,也會對整個市場形成很好的示范效應。
致富點評
長期以來,國內農產品價格“托底”政策導致國內外農產品價格無法并軌、農民難以按照市場信號調整生產結構等一系列問題。在農產品價格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農產品價格波動勢必增大,農戶在種植收入上也面臨著更大的風險。
相較于自然災害的風險,農戶對于價格的風險接受程度更低,他們難以接受豐產不豐收的情況,因此收入險的推行更符合農戶的實際需求。
農業專家認為,“保險+期貨”項目引入的收入險,解決了從前在產量大幅下降、單價攀升時農戶難以得到賠付、農戶收入依然無法得到保障的問題。
目前,開展的“保險+期貨”項目大多是在交易所或地方政府補貼的基礎上進行的,農戶只自繳一小部分保費。但補貼資金有限,能夠保障的農戶畢竟是少數,只有通過商業化的手段才能更全面廣泛地保障農戶的種植。
中國鄉村之聲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鄉村之聲」,并保持轉載內容的單獨完整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