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5月15日消息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人說螺螄殼里能做道場,意思就是在很小的空間里,做出非常了不起的事件出來。這不,在常熟一家村辦企業,就在這一粒米上做起了文章。通過計重、去石、碾米、分級、拋光、色選……從顆粒歸倉到入袋封裝,一粒稻谷加工成大米要經過18道工序。
在外人看來,碾米可能是只需脫去谷殼那么簡單,常熟這家村辦企業為何要做得這么繁瑣呢?中國鄉村之聲特約評論員孫立武分析:
孫立武:我國農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此時,農業經營主題也正以新思維來進行農業布局。最核心的當然是如何整合資源,降本降風險,提高收益。通過產業化布局來拓展產業鏈,融合更多力量,這樣的成功案例還真有不少。
常熟市勤豐村就是代表之一,最出名的是他們在一粒米上做足了文章,主要是在稻谷加工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他們注冊的“勤川牌”大米,從計重、去石、碾米、分級、拋光、色選……要經過18道工序。通過深加工,既能分選出糙米、碎米,最主要的是提高了粳米的品質,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選出的糙米是胚芽米,有一定降血糖的功效,碎米也可做營養粥米。當地的糙米能賣到10元一斤,碎米也能賣到6.2元一斤。最主要的是粳米能賣到5.8元一斤,讓所有產品都實現了變現收益。其實他們背后的理念就是只有深加工才能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可能有朋友會問了,普通的稻谷是不是也可以實現這樣?這需要更多的地方去探索,但目前我們能肯定的是勤豐村從選種到管理均實現了差異化和標準化,這也是保證稻谷品質的關鍵所在。他們選種避開大路貨,用的南粳46號,并且用同一標準的有機肥和生物農藥。不僅從源頭選好種,更控整好了整個種植流程。
為實現機械化規模化種植,當地采用了自有和合作兩種模式。加入合作種植的大戶,土地承包費用也由勤川公司來出,每畝還給予1064元的種植管理費,刨除600元左右種植成本,每畝會有400元左右的純收入的保證。種植戶的義務是每畝要交1000斤稻子給公司,剩余部分由公司在高于國家糧食收購指導價基礎上回購。
這種合作種植模式,降低了單個農戶經營風險,也讓賣糧不再成為難題,同時還會擴大勤川的種植規模。未來他們還要連接更多的農戶合作種植,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后,會讓農戶參股入股,提高種糧積極性。
在有效保證了產品品質之后,勤豐村當地還為定制客戶制作預付卡,6年來,勤川牌大米已經有些名頭,成為當地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采購時的搶手貨。在超市賣場,勤川牌大米也很走俏。
勤豐的模式可謂是農業產業化布局的成功案例之一,從土地到良種,從管理到品質,從產品到消費者餐桌,全產業鏈條實現了精細化管理,也將給其他地區帶來很好的借鑒意義。
在國內農產品深加工發展仍然處在上升期的背景下,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旗下,越來越多的農村集體組織或農業經營主開始進行農產品產業化布局和深加工投入,隨著資源整合在農業中愈加普及和成熟,農業必將迎來更令人期待的黃金發展期。
[責任編輯:孔明 王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