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1日消息(記者李偉民)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幾天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團委書記杜加友,把思政課堂直接搬到了被譽為“最美鄉村”的浙江安吉魯家村,在綠水青山中為學生上了一堂“鄉村振興課”。實現鄉村振興需要各類人才,通過課堂教育讓大學生認識鄉村、了解鄉村,會讓更多的學生立志“三農”事業。中國鄉村之聲記者李偉民認為,把小課堂搬入農村的大課堂,這樣的形式值得推廣。
李偉民: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團委書記杜加友師生20人一同驅車前往浙江安吉魯家村,杜加友用白板配合火車沿途風景,向學生們講述魯家村的滄桑變遷,上了一堂實景思政課,講述的內容正是“鄉村振興”。
同行的講師團中還有兩位村民:一位是村口經營小火車飯店、在農莊有股份的魏得順,一位是小火車觀光售票員陳阿姨。
雖然只是短短半天參觀學習,但學生們感觸頗多。學生賀璽說,在全國復制魯家村模式似乎并不可行,魯家村的成功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但仍然可以從中學習發展經驗,按照各地不同的實際開展建設。學生李管童把這堂課當成一次深度游學,他說,“我看到了兩山理論的真正實踐,看到了中國新農村的面貌,看到了中國農村發展的未來和希望。”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培養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需要有能力、有情懷的大學生加入其中。
2018年,華南農業大學的一份關于“大學生是否愿意到農村基層創業”的調查報告顯示,盡管有70.8%的大學生有創業意愿,但是畢業后選擇愿意到農村基層創業的大學生只占4.5%,對農村基層創業持觀望態度的大學生占29.1%,其余大學生均選擇在城市創業,可見大學生到農村基層創業的意愿很低。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影響大學生農村基層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有:創業教育因素,占38.4%;個人自身因素,占33.1%。所謂創業教育因素和個人自身因素,是指大學生對農村基層的了解程度不高甚至存在偏見,許多大學生對農村基層的認知還停留在過去,對國家諸多惠農政策和農村實際情況關注不足,導致他們對畢業后去農村基層創業缺乏信心和思想準備。
由此可見,大學生不選擇農村基層,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于對農村的了解不夠多。他們最需要的是通過教育與引導,認識到農村的快速發展,打破內心的顧慮。不少大學生到了農村創業之后,也發出了“這里是廣闊天地”的感慨。因此,在大學階段,通過課程設計,讓大學生更多地了解農村、了解“三農”事業,特別是走進真實的農村,對于推進鄉村振興,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把小課堂搬入農村的大課堂,這樣的形式值得推廣。